">
湖北日報評論員 李思輝
濫食野生動物是一種野蠻無知,是對自己對全社會不負責任。少數人的口腹之欲,豈能任其威脅到絕大多數人的健康和安全?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直指濫食野生動物這一頑瘴痼疾。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呼吁早已有之,現行法律對一些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有明確的保護規定。但長期以來,很多《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之外的野生動物,成了一些人肆意獵食的對象。有的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里鉆的 ,什么都敢吃。有的人認為,野生動物不僅味道鮮美,還能“滋補身體”。有的人甚至為了“有面子”而吃野味。
殊不知,大量捕食野生動物不僅破壞生態平衡,而且可能危害人類自身的安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盡管中間宿主還未完全確定,但從方方面面的研究看,有可能是蝙蝠等野生動物。研究數據表明,野生動物一般都攜帶大量的病毒。以蝙蝠為例,它身上有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麗沙病毒、漢他病毒等多種致病病菌,以及多種有害寄生蟲。那些以食用野生動物為樂的人,吃的到底是野味還是愚昧?
慘痛的教訓一次又一次嚴厲提醒人類:濫食野生動物是一種野蠻無知,是對自己對全社會不負責任。少數人的口腹之欲,豈能任其威脅到絕大多數人的健康和安全?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體現的正是法律對絕大多數人共同吁求的積極回應,對人類共同利益的切實維護,對社會急切期盼的及時反應。進一步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使之更嚴格、更全面、更有力是大勢所趨。法律的修訂有其法定程序,需要一個過程。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盡快通過一個專門決定,先及時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為打贏疫情阻擊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非常必要。此舉對于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態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意識,對于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
先賢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自然”即客觀規律。任何違背規律的行為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人類需要從動物身上攝取蛋白質,我們的先祖在歷史中總結出可以飼養來食用的動物、可以作為陪伴的動物,更多的是人類應當與之和諧共生的野生動物,這就是人類尊重自然規律的體現。立法禁食野生動物,意義就在于通過法治保障,防止一些無知的人,一次次打開潘多拉魔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