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磊
訪談嘉賓
張德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閱讀提要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全方位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更加堅定了全國上下在黨的領導下繼續奮力前行,奔向更美好明天的信心和決心。
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適應了發展階段轉換的客觀需要,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涵與時俱進的發展。
2035年遠景目標對“十四五”規劃目標起到導向作用,“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實現,則意味著我們的發展不斷朝著2035年遠景目標逼近,進而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
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新的一大步
記者: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及“兩步走”戰略安排,“兩步走”完整勾畫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維度,如何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一步謀劃和部署?
張德勇:從歷史維度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由此,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黨的十八大以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了進一步謀劃和部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一以貫之、始終不渝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從現實維度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一步踐行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當前,“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這既符合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又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使我們能夠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兩步走”戰略安排,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策部署,瞄準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做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穩扎穩打,朝著更宏偉的目標奮力前行。
從未來維度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邁出新的一大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實干才能將夢想變為現實。規劃《建議》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全方位擘畫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為砥礪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我們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不斷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新的一大步。
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局有了堅實基礎
記者:全會高度評價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這一決定性成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意義是什么?
張德勇:“十三五”時期,在十分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多個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局提供了好的起點,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全方位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更加堅定了全國上下在黨的領導下繼續奮力前行,奔向更美好明天的信心和決心。盡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同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兌現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致力解決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可以說,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持續推進,使我們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有信心和決心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十三五”時期,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寶貴經驗。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全領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全國一盤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這些積累起來的豐富寶貴經驗,既是科學的認識論,更是科學的方法論,為我們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鮮明指引。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了發展階段轉換的客觀需要
記者:在全會公報中,“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法有新變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一適應性調整對我國的發展意味著什么?
張德勇:在全會公報中,“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容有所調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充分體現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十九大提出“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這意味著,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里,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都是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展開,“十三五”時期則是重要的收官期。眼下,“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我們將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在較長時間引領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因此,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適應了發展階段轉換的客觀需要,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涵與時俱進的發展。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完整展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更清晰刻畫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規劃《建議》的突出特點,就是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從各個領域提出一系列戰略性、創新性舉措。尤其是,確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引領地位。這就決定了我們要按照十九大作出的“兩步走”戰略安排,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引領,積極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可以認為,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六個新”的主要目標,作出12個方面的重大任務部署,以及提出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都是服務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戰略目標的。
“十四五”發展目標為2035年遠景目標打基礎、積后勁
記者:從公報內容來看,2035年遠景目標包括9個方面,“十四五”目標有六個“新”,我們應該如何把握這兩組目標之間的內在關系?
張德勇:規劃《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規劃《建議》把“十四五”發展作為重點,同時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體現了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戰略部署。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15年的時間,“十四五”時期是其中打基礎的起步時期。從這個意義上講,2035年遠景目標對“十四五”規劃目標起到導向作用,“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實現,則意味著我們的發展不斷朝著2035年遠景目標逼近,進而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規劃《建議》的核心要義,貫穿規劃《建議》的始終。以此為統領,“十四五”規劃目標是對2035年遠景目標的具體落實。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都可以在2035年遠景目標中找到更高層級的對應。這有利于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協調統一起來,既各有所側重,又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一個開啟新征程、創造新偉業的頂層設計,增強發展戰略的一致性和系統性。
作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啟航”規劃,“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緊緊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體現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為設定“十四五”發展目標的重要準繩,以“十四五”發展目標為2035年遠景目標打基礎、積后勁,目標因此呈現遞進性。比如,“十四五”規劃把“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主要發展目標,而遠景目標則提出“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兩者相較,后者具有明顯的遞進性;再如,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的主要內容,而遠景目標則提出“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從建設到建成,體現了明顯的遞進性。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
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
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
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
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