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佳昕執飛的首屆長江文化藝術季無人機表演。

作為行業中少見的女性導演,“00后”劉佳昕曾自稱“女機長”。 (受訪者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夜幕低垂,千架無人機次第亮起,在天空中化作奔騰的駿馬、蜿蜒的長江、展翅的鳳凰。一幕幕震撼的光影魔術背后,是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們用代碼與創意編織的璀璨“星光”。
今年,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被人社部列為擬新增的職業之一。常駐江岸的“00后”劉佳昕,正是其中一員。
11月6日,在位于江岸區的長江千機(武漢)文旅科技有限公司會議室,她正和團隊就一場省內的大型無人機表演調整方案。
5年前,劉佳昕從體育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對無人機一無所知。如今,她已成長為能統籌千架無人機編隊表演的成熟導演,足跡遍布全國。
15天在天空造一場夢
作為行業中少見的女性導演,劉佳昕曾自稱“女機長”。“2021年剛入行時,我接觸到的全國負責同類工作的女性從業者不超過10人。”
不過近年來,隨著無人機表演行業在國內高速發展,表演項目遍地開花,火熱市場吸引各方持續入局,她的同行、同事也在快速增長。
截至2024年底,我國無人機行業運營企業近2萬家,全年產值約2100億元,同比增長39.5%。據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相關人才缺口超百萬。
從業5年間,無人機表演已從市場上的“高價奢侈品”迅速走入“尋常百姓家”。劉佳昕的主要服務方,也從一線城市的商業廣告項目,下沉擴展至各地文旅、政府活動、品牌宣傳等繁多對象。
看起來酷炫無比的無人機表演,其誕生并不簡單。從客戶下單到最終呈現,完整呈現一場15分鐘內的表演,通常需要15天至20天的工作量。一個1000架次規模的項目,執行團隊通常由5人至6人組成。設計師負責表演圖案創意,編程師將畫面“翻譯”成飛行指令代碼,飛手負責現場布置調整,統籌人員則像導演一樣串聯全場。
“我們團隊成員基本都是‘90后’‘00后’,平時相處輕松活潑,愛開玩笑打鬧。但一到表演現場,大家都會迅速切換到嚴肅模式。”她說。
“00后”帶隊飛遍全國
快速釋放的市場需求,也促使相關技術不斷迭代,無人機表演已從此前的“定格動畫”向“天空電影”躍遷。
為更好呈現畫面,劉佳昕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展示其公司最新的“五代機”。
“它的單機續航從15分鐘延長至25至30分鐘,表演時間更長,冗余率更高。更小的體積,讓千架無人機擺放的占地面積從1000平方米縮減至600平方米,適用場景更多。在動態效果表現上,新的燈光協同系統讓表演‘幀率’更高,畫面絲滑切換。”
“裝備越來越棒,我們的表演也更加震撼。”她說。然而高光時刻背后,是長期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狀態,“尤其是大型節慶活動上的表演,基本沒有容錯率。”
執飛首屆長江文化藝術季的無人機表演時,長江沿線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文化元素,要在4分30秒內精準呈現、高速切換。那段時間,劉佳昕每天要與各方開會、聯系,協調空域、安保、場地平整等,通宵調試是家常便飯。“飛機落下的那一刻,才敢好好呼吸。”
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山南,她曾面臨高原反應、信號弱、天氣多變等挑戰。“剛擺好飛機就下雨,蓋好雨布又放晴,反復折騰。”她笑著說,但表演成功后,所有辛苦都值得。
這些年,劉佳昕帶領的團隊和無人機一起穿越全國,足跡北到漠河,南到三亞,西至新疆昭蘇,東至沿海城市,操盤項目超200個。
她所就職的企業也已乘上低空經濟的東風。僅在去年,公司就憑借不到20人的技術、銷售團隊,完成飛行3萬多架次,營收過千萬元。
“無人機編隊集群規劃師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她說,“行業急需更多年輕人加入,一起打造城市IP、講好夜空下的中國故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