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講讀一本好書,分享一段感悟。荊楚網聯合湖北省圖書館在每周六晚推出“東湖夜讀·為你講書”欄目,邀請長江讀書節講書人分享閱讀心得,將書中的精彩娓娓道來,將那些與好書邂逅的故事,與您分享。

內容簡介
《查令十字街84號》收錄了海蓮·漢芙向英國一家位于查令街84號的舊書店買書的過程中,和店員弗蘭克之間的通信。該作品內容均為真實信件,內容親切感人。
1949年10月,海蓮·漢芙,一位窮困潦倒的美國女作家,偶然在《星期六文學評論》上看到了英國馬克斯與科恩書店刊登的廣告,于是嘗試著寄出了第一封信件和訂書單。書商弗蘭克細心地尋來符合要求的古書,并寄給了海蓮。就在這樣的一來一往中,海蓮和弗蘭克逐漸成為了朋友、知己。
可命運總是這樣兜兜轉轉,被大西洋隔離開的兩人,始終緣慳一面。1968年,弗蘭克因病去世。1969年,海蓮終于來到了馬克斯與科恩書店。1970年,這本由20年光陰交織而成的《查令十字街84號》出版。
書的譯者陳建銘先生說:“我一直相信,把手寫的信件裝入信封,填了地址、貼上郵票,曠日費時投遞的書信具有不可磨滅的魔力——對寄信人、收信者雙方皆然。”

圖源網絡
從1949年到1969年,海蓮和弗蘭克及書店的員工互通書信81封。信里除了購買書籍之外,還會互贈禮物,互相傾吐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來往的信件搭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于是信不再是信,更像一場不期而遇的驚喜。
書信作為重要的通訊工具,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書信又被稱為尺牘、魚雁、桃符、鯉魚、鱗鴻、朵云、鸞箋等,有著不少的別名和美稱。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里就寫到: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詩里的鯉魚便是書信了。
人們通過書信,互通信息,交流情感,訴說相思與掛念。
李白在《久別離》里言:況有錦字書,開緘使人磋;杜甫在《春望》里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李清照在《蝶戀花》里道: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一封封書信將寄信人和收信人連接了起來,經過數日甚至數月時間的發酵,薄薄的信件不由得變得厚重了起來。
木心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
可也因為這樣的慢,人們在寫信時便會更加地慎重其事。會選擇在一個心無旁騖的時間,端坐桌前,鋪開一張素箋,筆端慢慢劃過紙面,所有的情感隨著落筆的文字次第鋪陳出來,意外的濃厚并深情,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這些都不是網絡時代的電子郵件、微信、短信這些能隨時刪除的即時通訊所能比擬的。

圖源網絡
人與人的交流一旦變得太有效率,不再經歷翹首以盼、望穿秋水的心情時,某些情意也就難免隨之減少。所以非常懷念這種通信的時代,懷念兒時與遠方的好友書信的往來,也就不由的羨慕起海蓮和弗蘭克之間20年的情誼。
有人說海蓮和弗蘭克之間是有愛情的。因為弗蘭克會在情人節的時候給海蓮寄信,會專門趕在她生日的時候寄去禮物,也會在自己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對海蓮寫到想念您。而海蓮視弗蘭克為唯一懂自己的人,會在信里跟弗蘭克分享著自己的喜樂,并且終身未嫁。只可惜弗蘭克已早有家室。
再三的讀過《查令十字街84號》后,我從這本書里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友誼、欣賞、歡喜和真誠。都說知己難得,素未蒙面的兩人,僅依靠文字交流便成為了知己,這是多么難得的緣分。海蓮通過寫信,不僅和弗蘭克成為了好友,而且和他的妻子、書店的員工都成為了朋友,所以這樣的緣分又何必拘泥于愛情呢?
我更贊同張立憲先生的說法:“當愛情以另一種方式展現鋪陳時,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譯成了一種更好的語言。上帝派來的那幾個譯者,名叫機緣,名叫責任,名叫蘊籍,名叫沉默。還有一位,名叫懷念。”
海蓮將他們的書信出版成了書,用以紀念這段難忘的時光。于是書籍成為了抵御時間的利器,即使肉體消亡也能遺留于世,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這份難得的書緣。
作者簡介
湖北武漢人,湖北省圖書館館員,曾撰寫十多篇文章發表于圖書館專業期刊。

講書人:余嫚雪
監制:高霞 王煉主編:王會 曹星月編輯:張依 郭蔓 曾麗
“為你講書”欄目有償征文
如果你熱愛閱讀愿意將讀書感悟與人分享
可以留言告訴我們
荊楚網和湖北省圖書館為你提供展示平臺
讓我們一起在書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小編微信:zy895859058
投稿郵箱:hbwnjs@163.com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