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網絡
01
有人說,和在意的人聯絡,倘若他遲遲不回消息,我便會刪了那個對話框。因為不想看見自己卑微討好的模樣。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給一個人發了消息,遲遲不見回復,便開始各種假設:是我太冒昧了?他根本不想理我吧?或許我不該這么主動。
想著想著,那個未見回復的對話框和自說自話的聊天記錄,變得格外扎眼。
于是,忍不住悄悄刪掉了對話框,連同聊天記錄一并消失,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可內心深處,分明還有什么東西,在隱隱不甘啊!
大概是有這種小心思的人太多,微信推出了一項貼心的新功能——不顯示該聊天。
只要按住對話框,向左一劃,選擇“不顯示”,對話框就會瞬間隱身,像不存在一樣,讓你“眼不見心不煩”。
一旦對方回復消息,對話框和聊天記錄就會自動呈現,幫你“再續前緣”。
人啊,遠沒有想象中那樣驕傲。
你不理我,我便發誓不再理你了;可是,只要你肯再答復一句,你會發現,我還和從前一樣愛你。
02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和人的交往,充滿了小心翼翼的試探。
每個人都在擔心,自己在別人心里或許沒那么重要。
國慶期間我回老家,在公交上,忽然聽到有人喊我的名字,竟是我二十多年未見的小學同學。
我們曾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畢業后在不同的城市生活,沒了彼此的音訊。
如今久別重逢,滿心歡喜,竟不知從何說起,只能寒暄幾句,各自入座。
好在,臨下車時我們加上了微信。
我想起前段時間跟家人聊天,還曾提到她,趕緊截圖發給她看。
一分鐘,兩分鐘……半個小時過去了,她沒有回復。
我開始后悔:畢竟20多年沒見,會不會冒犯到她?
又過了半個小時,手機突然“叮咚”一響,她發來兩個哈哈大笑的表情,說:“這就是緣分吧。”
我松了口氣,自己20年來的惦念,原來不是自作多情。
03
成年人想要維系一段遙遠的友情,真的很不容易。
先開口的人害怕會輸,不開口的人害怕漸行漸遠。
我甚至開始感激投票鏈接,一個小小請求,就能打破許久未曾聯系的僵局。
高中班級群總是日常沉默,直到有人拋出鏈接,喊一句:“給娃投個票啊。”
底下便一個接一個地回復:“已投。”
拉票的人知道,老朋友們一直都在。
投票的人也有了一個簡單的方式,來告訴老朋友:“我依然在乎你。”
而這些拉票,拆紅包、砍價的活動,也變得沒那么討厭。
尤其許久不聯系的人,忽然羞答答發來一個助力砍價的請求。
我會心一笑,仿佛他鄉遇故知,自然地開起玩笑:“真巧,原來你跟我一樣窮。”
04
有一種溫柔的人,他們會及時接住你的每一條消息,盡力不讓你做對話框里,最后一個等待回應的人。
和這樣的人交往,你會獲得很大的安全感,永遠不必擔心,自己是冒昧的、令人尷尬的存在。
我們,也學著去做一個這樣的人吧。
別讓那個在乎你的人,空空等待回復,等到自我懷疑之后,選擇一個“不顯示”聊天記錄。
比起“刪除”或者“拉黑”,“不顯示”,是多么卑微的驕傲。驕傲到故作不見,卑微到一喚即回。
這就像冰心寫過的一段話:
小孩子打架后相尋,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卻又不肯即時言歸于好。只背著臉,低著頭,撅著嘴說:“早知道你又來哄我找我,當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故意不顯示對話框的人,多半也是用孩子一樣的熱切,等待著某個人的回應吧。
等待的時候低著頭,撅著嘴,有意賭氣。
可只要對方給一個確定的答復,立刻就能回嗔作喜。

主播|香菜
作者:擺渡人。來自山東日照的情感作家,微博簽約自媒體、頭條優質情感作者。個人公眾號:baiduren66,微博@我是擺渡人。你做我的朗讀者,我做你的擺渡人,每晚21:39陪你聊天、為你解惑。
主編:王會
編輯:郭蔓 張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