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代“韓英”“劉闖”舞臺劇照。

1959年《洪湖赤衛隊》舞臺劇照。
(供圖:湖北省演藝集團)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農新瑜 通訊員 梅鵬程
一曲“洪湖水”,幾十年傳唱不衰;一部《洪湖赤衛隊》,成為民族歌劇的瑰寶。
4月中旬,在省委直屬機關工委、省演藝集團推出的“重溫紅色經典 牢記初心使命——特色黨建文化教育活動”中,湖北省歌劇舞劇院的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作為開場大戲,連續幾天在武漢珞珈山劇院上演。
經典的唱段、恢弘的舞美音樂、濃郁的湖北風情……深深地陶醉著廣大觀眾,讓大家在熟悉的旋律中,走進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
進京首演一炮走紅 迄今演出3000多場
《洪湖赤衛隊》講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湖北洪湖地區地方革命武裝在韓英和劉闖的領導下,與國民黨保安團和湖霸彭霸天巧妙周旋、沉重打擊來犯敵人的故事,表現了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與廣大百姓的魚水深情。
“它無疑是新中國歌劇發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第三代“劉闖”扮演者、省歌劇舞劇院副院長秦德松說。
自1959年進京首演以來,《洪湖赤衛隊》歷經三次復排、數代演員傳承創新,成為20世紀最經典的中國民族歌劇作品之一。該劇迄今共演出3000多場,在中國歌劇舞臺上絕無僅有。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省歌劇舞劇院。60多年前,《洪湖赤衛隊》就是在這個并不寬敞的院子里誕生的。該院留存的一幅幅老照片、一份份曲譜,見證著這部歌劇的傳奇——
上世紀50年代初,湖北省實驗歌劇團(省歌劇舞劇院的前身)創作人員赴洪湖地區采風,廣泛搜集革命斗爭故事和歌謠,創作了9場歌劇《洪湖赤衛軍》。
1958年,劇團組織張敬安、歐陽謙叔、楊會昭等主創人員再次深入洪湖,走訪當年的赤衛隊員和干部群眾,4個月內完成了《洪湖赤衛隊》的劇本定稿。1959年10月,該劇作為湖北省向國慶10周年獻禮劇目進京首演,一炮走紅。在隨后的全國巡演中,又創下了連演500場、場場爆滿的紀錄。
1961年,該劇被拍成同名電影,更是家喻戶曉,風靡大江南北。
“1959年的最初版本,演出時長是4個多小時。1979年第一次復排,時長縮減到3個多小時,當時在湖北劇院坐演1個月,場場爆滿。1989年第二次復排,1999年第三次復排。1999年這個版本改動最大也最成功,沿用至今。”該劇排練導演周彥介紹。
幾十年來,《洪湖赤衛隊》獲譽無數。今年,它又光榮入選慶祝建黨百年全國“百年百部”優秀舞臺藝術作品。
“《洪湖赤衛隊》的重要意義在于,1959年它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歌劇終于尋找到了自己的樣式和模式,形成了中國民族歌劇自身鮮明的美學品格,對新中國歌劇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周彥說。
一曲“洪湖水”名揚四海 經典旋律久唱不衰
歌,是歌劇的靈魂。《洪湖赤衛隊》最大的成功,是音樂上的成功。
“1959年《洪湖赤衛隊》進京演出,每次演完散場,很多觀眾都是哼唱著‘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的旋律離開劇院的。”省歌劇舞劇院的老藝術家們回憶。
60多年來,《洪湖赤衛隊》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蕩漾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心間。劇中的著名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沒有眼淚,沒有悲傷》《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等,成為鐫刻在國人心中的集體記憶。
《洪湖赤衛隊》全劇的作曲是由張敬安、歐陽謙叔兩位作曲家完成的。當時,他們深入民間采風,在作曲中采用了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江漢平原一帶民間音樂素材,包括天沔民歌、小調、三棒鼓、漁鼓、道情、花鼓戲、楚劇等,并借鑒了西方歌劇的音樂結構形式和寫作手法,使得整劇的音樂既大氣恢弘又充滿湖北特色。
1999年第三次復排《洪湖赤衛隊》時,作曲家王秀峰、羅怡林對全劇音樂進行了重新整理和編配。通過增加合唱、重唱和重新配器,整個音樂顯得更現代、更豐富、更豐滿,進一步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抒情優美的主題曲《洪湖水,浪打浪》,經第一代“韓英”扮演者、著名表演藝術家王玉珍首唱后,傳唱不衰,是全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唱段。2019年,這首歌曲入選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作曲家溫中甲先生對《洪湖赤衛隊》的音樂稱贊不已:“對歌劇人來說,要學習老一輩創作家們深入百姓生活的精神。只有認真研究百姓喜好、真正為百姓著想,才能寫出這樣深入人心的旋律。”
五代“韓英”藝術接力 紅色精神代代傳承
在省歌劇舞劇院,只要談到《洪湖赤衛隊》,老中青演員無不飽含感情,很多人對舞臺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如數家珍。
60多年過去了,這部作品宛如一座高峰、一顆明珠,為劇院帶來榮耀與驕傲。而在作品的千錘百煉與代代相傳中,更是體現了十分可貴的精神賡續。
“和一般歌唱演員相比,歌劇演員要具備更高的全面素質,是最難培養的。正因為有了《洪湖赤衛隊》,我們的歌劇人才沒有出現斷層,而是人才輩出。”省歌劇舞劇院歌劇團黨支部書記黃峻介紹。
劇中女主角韓英的扮演者,迄今已到了第五代。“第一代韓英”王玉珍、“第二代韓英”李祝華、“第三代韓英”劉丹麗、“第四代韓英”馬婭琴、“第五代韓英”楊娟和陳小藝……前代的扮演者,都會毫無保留對后一代傾囊相授,形成良性循環和深厚積淀。
4月12日晚,在珞珈山劇院,第五代“韓英”扮演者陳小藝出演《洪湖赤衛隊》,“第二代韓英”李祝華專門趕來觀摩。次日,她對陳小藝進行了精心輔導。“經過李祝華老師輔導,我在后面的幾場演出中,演得更加細膩到位了。”陳小藝說。
“第四代韓英”馬婭琴,也得到過李祝華、劉丹麗的悉心指導。馬婭琴是從漢劇演員轉行成為民族歌劇演唱家的,她感慨地說,民族歌劇唱好很不容易,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前輩老師們的無私傳授。“接力棒現在傳遞到了我們手中,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把《洪湖赤衛隊》這部經典歌劇一代一代地傳唱下去。”她說。
省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彭華表示,紅色精神永相傳,今后該院還會對《洪湖赤衛隊》不斷打磨提升,加強后備力量培養,做到守正創新,把經典傳承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