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呂鑒蕾 通訊員 何育堅 任鵬)這里有一群人,每天都在與死神賽跑;這里是病情最兇險的地方,也是離希望最近的地方;這里的每一個不眠夜,都有一顆心在堅守,正是這份堅守帶來了無盡生的希望……這里就是黃石市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
重癥醫學科團隊。通訊員 供圖
與死神博弈的“孤勇者”
重癥醫學科是醫院里最辛苦的科室之一,不僅工作強度高,而且精神壓力大——這里的患者病情危重,他們的生死攸關,只隔著一個ICU。
“ICU醫生是沒有休息日的,手機更是24小時開機待命。”余麗霞主任已經在臨床一線工作了近二十年,已經數不清自己從死神手里搶回了多少條生命。即便如此,經驗豐富的她依然要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
今年38歲的余麗霞,副主任醫師,長期從事臨床診療服務,擁有豐富的綜合重癥救治技術,是黃石市醫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及神經內科專業委員委員,湖北省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和湖北省農藥中毒救治專業委員會委員,榮獲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抗擊疫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ICU患者的病情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哪怕再危急,也需要抽絲剝繭的分析判斷,病情如何發展,該用什么方案應對。”余麗霞主任告訴記者,重癥醫學科集中收治最危重的患者,對于各種跟死神賽跑的搶救,科室醫護人員早已習以為常。
在患者病情瞬息萬變的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不僅需要精湛的醫術、敏銳的觀察力、處變不驚的定力,更需要愛心、耐心以及智慧。只有這樣,才能給危重癥患者和家屬筑起“生命安全島”。
11月23日晚,72歲王爹爹出現膿毒性休克、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癥、腎功能衰竭,突發心跳驟停,余麗霞立即組織團隊搶救,予以氣管插管、心肺復蘇,間斷靜脈注射腎上腺素。約3分鐘后,王爹爹恢復了自主心率,在場的醫生護士稍稍松了一口氣。
很快,老人再次出現心跳驟停,再次進行搶救,心臟復跳,但生命體征極不平穩,酸中毒難以糾正,“我們穿起白大褂,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與死神搶人。”王爹爹的高鉀血癥很快糾正、酸中毒一點點地糾正了、升壓藥物逐漸下調、呼吸機參數吸入氧濃度和壓力逐漸下調,經過了五天六夜的不懈努力,11月29日王爹爹奇跡般地蘇醒,生命體征慢慢平穩了。
ICU收治的病患涉及內、外、婦、兒等多個學科,不僅需要扎實、廣闊的病理、藥理、臨床等理論知識,還需要熟練掌握包括體外膜肺氧合、血液凈化、呼吸機、血流動力學監測、床旁超聲等先進搶救技術及設備。ICU醫生每天面對急危重癥,只有熟練掌握先進技術、擁有足夠的同理心、愛心和耐心,才能無所畏懼的與死神對抗,提高搶救成功率。
黃石市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成立以來,已經收治全院各科室及周邊的危重癥患者逾萬名,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達到80%以上,同時成為推動醫院綜合發展的強力引擎。

余麗霞工作室被評為黃石市職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通訊員 供圖
生命戰場上的“提燈者”
如果說疾病是人生的暗夜,醫生就是暗夜里的提燈人。在生命戰場上,重癥醫學科醫務人員與時間賽跑,為患者點亮“心燈”,留下一個個動人故事,閃耀著平凡而偉大的光芒。
2016年7月17日凌晨,醫院120從江灘公園接回一名血壓低、心律快,深度昏迷的不明身份老人,已處于瀕死狀態。
面對無法提供任何信息的昏迷危重病人,重癥醫學科醫生們憑借扎實的臨床經驗,細致的查體,通過口腔中散發的似有似無的大蒜氣味,推斷可能是農藥中毒,經過膽堿酯酶活力的檢測后,確診為重度農藥中毒。隨之展開一場連續10天的生死大營救,洗胃、灌腸、補液等急救措施有條不紊地開展著。
重癥醫學科成立特別護理小組,每天為他洗漱擦身、翻身拍背,以及換藥、喂藥等,進行24小時的監護。生命不息,搶救不止。經過10天的全力搶救,這名處于瀕死狀態的病人奇跡般地蘇醒過來了,脫離了呼吸機,步行康復出院。
2022年10月,一名患者急性闌尾炎伴穿孔、嚴重腹腔感染并伴有膿毒性休克,雖然第一時間進行了手術切除和腹腔沖洗,但嚴重的腹腔感染合并腹腔高壓,死亡率高達65%。
余麗霞主任制定了詳密細致的診療方案,給予強力抗感染、糾正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呼吸支持等治療、擴肛減輕腸道壓力、營養支持、心理疏導等治療,根據手術傷口的情況及時調整換藥方式,在醫患雙方緊密配合下,與死神搏斗40天,王先生終于度過了生死難關。
“為了患者,再困難都要全力以赴,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們也會盡100%的努力。”余麗霞主任認為,這是“提燈者”應有的擔當。
因病情危重,住在ICU的患者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照顧,患者的一切均由醫護人員負責。護士們不僅要保證患者的醫療護理工作,還要負責喂飯、安撫情緒等生活護理,事無巨細。各項生命體征監控、檢查、服藥、打針,這些項目繁雜瑣碎,但每一項都對患者的病情至關重要。
“在我們的字典里,沒有節日、沒有假日,有的只是患者生命的呼喚和白衣戰士的使命。我們用智慧和愛心,守護他們。”重癥醫學科護士長周曉燕如是說。由于危重患者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護士們必須24小時陪護,時刻守護在他們的身旁,每兩小時翻身,不定時的排痰,每時每刻的監護,無微不至的關懷。
如果有人問,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什么時候最高興,那就是患者的病情一天天穩定,臟器功能一天天恢復的時候。習慣了刺鼻的排泄物,習慣了搬上搬下的劇烈運動,習慣了突如其來的搶救工作……這些“提燈者”時刻準備著,為了患者的健康和希望,全力以赴,永不言棄。

余麗霞主任診療重癥患者。通訊員 供圖
醫學道路上的“攀登者”
人們常說,生死之間,隔著ICU,而余麗霞團隊則承擔著守護生命最后一道防線的重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癥醫學科配備電動病床,帶中心監護站的多功能心電監護儀,具有有創壓力、連續心輸出量、呼末CO2監測等先進的監測功能,還擁有進口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經鼻高流量氧療儀、纖維支氣管鏡、血氣分析儀、連續性血液凈化儀、血液灌流機、床旁彩超機、除顫儀、十二通道心電圖機、電子升降溫儀和足夠數量的輸液泵、營養輸注泵等治療和監測設備。
學科實力和醫療技術是衡量科室醫療服務能力的主要標志。首席專家李學遠、主任余麗霞在追求技術創新、技術進步上不遺余力,精準對接先進技術,先后開展氣管插管術、動/靜脈穿刺置管術、胸/腹腔穿刺引流術、床旁連續血液濾過治療、DPMAS人工肝治療、免疫吸附治療、血漿置換、雙重血漿置換、床旁纖支鏡檢查及治療、床旁即時超聲監測血流動力學、經皮穿刺氣管切開術等新技術,在危重病搶救、臟器功能支持、重癥感染治療、鎮靜鎮痛技術、營養支持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
成功的背后,是一串串在醫學領域艱辛探索的腳印。在首席專家李學遠、主任余麗霞的帶領下,重癥醫學科團隊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培養了一批批業務骨干。醫護人員王異生、陳歡、方鋒、陳雪、戴靜、周曉燕、周家歡等多次在各級業務技能大賽中獲獎。余麗霞說:“重癥醫學科不是一個人的戰場,只有一支高水平的團隊相互協作,才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護理團隊進行查房。通訊員 供圖
如今,在余麗霞及同事的不懈努力下,重癥醫學科已經成為市級重點專科、國家化學中毒救治湖北基地黃石分基地,是武漢協和重癥醫學聯盟理事單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專科聯盟成員單位。余麗霞工作室被評為黃石市職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在醫學的道路上,余麗霞團隊一步一個腳印,爭做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的“攀登者”,不斷將重癥醫學科推向一個更高的高度,以國內先進水平造福于本地區及周邊患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