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防范冒充“班主任”在班級群、家長群實施詐騙的緊急預警
廣大市民朋友:
近期,我市多地接連發生詐騙分子混進學校班級群或家長群,通過改變群名片及頭像,假冒班主任身份,以收取學費、資料費等名義發布詐騙信息,要求家長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網上支付方式繳納各項費用,致使部分家長上當受騙。
真實案例:
近日,閬中市居民敬先生在孩子的班級微信群里,收到“班主任”發布的群聊信息,稱每名學生要繳納學習資料費用200元,要求家長直接在群里轉款。敬先生同其他20位家長在未向班主任和孩子核實的情況下,直接在群中向“班主任”轉賬。直到孩子的班主任在群內看到消息及時澄清后,家長們才意識到被騙,共計損失4200元。
套路解析:
第一步:廣撒網,加入群聊。 詐騙分子通過廣泛在微信、QQ等社交平臺搜索班級群名稱、群聊關鍵字,或搜索學校在各類媒體、社交平臺上公開的學校群、班級群、家長群等二維碼加入群聊。特別是新學期剛開學,新生家長和老師、家長和家長之間還不是很熟悉,微信群、QQ群如果沒有設置相應的驗證機制,或者班主任、家長等群主驗證不嚴格,詐騙分子就很容易趁虛而入。
第二步:換頭像,伺機行動。 詐騙分子進群后,首先會“潛水”觀察班主任的活動規律、表達方式等,再找機會克隆班主任的頭像和昵稱,并修改群內備注信息進行偽裝。這樣沒有加班主任為好友的家長,就很容易會誤認為其是真的“班主任”。
第三步:找機會,實施詐騙。 詐騙分子見時機成熟,便會利用老師、學生在上課期間不會看手機這一特點,在老師學生上課期間打時間差,冒充班主任在群里發送要求家長繳納孩子學費、資料費等費用的信息,并要求直接給其轉款。
警方提醒:
1.群聊管理要加強。 老師和家長要加強對學生群、家長群的管理,不隨意向他人推送群聊二維碼,同時要設置入群驗證功能,進群前嚴格審核入群人員身份,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班級微信群、QQ群,發現可疑人員及時清理出群。
2.轉賬之前多核實。 家長們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在收到班級群、家長群發布的繳費信息時,不要急于轉賬,更不要在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上付款。可以對發布人的身份進行查驗,也可通過電話求證等方式對群內信息真實性進行核實后再進行操作。
南充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
2023年9月18日
來源:南充播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