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在沙特召開的第四十五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云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入錄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五十七項世界遺產,也是全球第一例茶文化遺產。
總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9月19日22:00播出紀錄片《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景邁山》下集《共敬一座山》,主要講述景邁山古茶林世界文化遺產區域內的五個民族十個寨子之間如何和諧相處,互相促進,共同繁榮的故事,充分體現出了中華民族博大包容的品格,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悠遠的智慧與有力的見證。
共敬一座山
景邁山


五個民族,十多個寨子,同居一座山,擁有多姿多彩的民居與民俗,但卻共同守護著茶文化這樣一個核心。景邁山茶人的故事充分體現出了中華民族博大包容的品格,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悠遠的智慧與有力的見證。

晨霧剛剛解鎖了景邁山,一千四百米的山頂。來自十余個寨子,五個民族的人們都進入了古茶林。


一然家則三代人出動。她們來自于傣族的寨子,她們的茶樹集中在景邁山中,一個叫白象山的山峰附近。


而布朗族寨子的茶樹,則多在景邁群山中一個名叫哎冷山的山峰附近。
海拔不同,朝向不一樣,據說每一個山頭的茶都有自己的味道。

哈尼族的村寨叫籠蚌,開采新茶的這一天,他們也要穿得漂漂亮亮的,雖然哈尼族以耕耘梯田而聞名,但是到了景邁山也成了專業的茶人。


在景邁山還有一個漢族的寨子,曾經以釀酒而出名,但是古茶樹也不遜色。


景邁山還有一個佤族寨子叫南座,因為地勢更高,而茶味獨特。



傣族往往是傍水而居的民族。典型的就是糯干古寨,山谷中有溪水池塘圍繞其間,靈動而優揚。


布朗族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坡地上,典型的就是翁基古寨。每一個房子都視野開闊,整個寨子氣勢不凡。


當然規模最大的還是景邁大寨。它臨近茶樹密集規模龐大的大平掌古茶林,是重要的茶產地,交通四通八達,向不同的寨子延伸從而形成了景邁山的交通貿易中心。

多姿多彩的民居與民俗,獨有的茶香,吸引了萬里之外的法國人威廉扎根景邁山。威廉和他的傣族妻子玉擺,已經做好了收茶、炒茶的準備工作。


來自遠方的客人,通過這個獨特的茶飲,讓景邁的文化流入了自己的血液。這茶飲打破了民族的隔閡,打破了地區的疆界,貫通了世界對綠水青山價值的理解。






收了新年的第一波茶葉之后,品嘗新茶是一然家的傳統。60年前來自于翁基寨的布朗族姑娘阿五妹,嫁給了傣族的小伙子巖俄并,落戶到了芒梗傣寨。15年前漢族姑娘尹一然,從惠民鎮嫁給了傣寨的巖 (音“挨”)伊坎。于是,這個家庭融合了傣族、布朗族、漢族,成了一個真正的民族融合家庭。


多個民族如何共同守護一座茶山和諧相處,南康認為那是來自大自然的啟示。


在高達30多米的大榕樹上聚集了70多個蜂巢,通常蜜蜂并不喜歡這樣龐大的社區會發生打斗。然而蜂神樹卻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凝聚力。這就像景邁山一樣,不同的民族卻始終如一的和諧。

而波是一位能干的傣族女性,她的茶葉加工區正好位于芒景布朗族寨子與景邁傣族寨子之間。不同民族在自家古茶園里收的茶,在這位被村民愛稱為布朗公主的作坊里拼配。
傳說中,布朗公主就是這樣一位團結了傣族和布朗族的傳奇女性。

25歲的小斌算是景邁山年輕一代的茶人了。雖然從小生活在翁基這樣一個茶文化深厚的布朗族寨子,但他曾經的夢想是闖蕩大都市。自從接手了父親的茶葉,他發現,自家的茶其實就連接著大都市。

茶山貿易有獨特的交流方式,每年清明節前后,都會有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茶人像朝圣一樣進山。小斌夫婦也常到山外客人家里回訪,于是小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景邁山各具風格的寨子是它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另一個要素。適應地形環境的同時也充分體現本民族的傳統文化。

如今,在景邁山管理局已經建立了完整的歷史檔案,村寨改造有著嚴格的規范。同時專業管理團隊和村民協同,隨時守護著365棟國家級保護的傳統民居,近千棟各類珍貴的民俗建筑。(景邁山正是因為其保持了獨特而古老的林下種植模式,圍繞茶文化的風俗和建筑樣式,成為獨一無二的世界茶文化遺產地,發揮著它對于世界的啟示,突出且普遍的價值。)


景邁山的風景,民俗。尤其是景邁人獨特的自然觀和價值觀,通過景邁山普洱茶傳遍了全世界。這正是中華民族對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切認識,它將給未來的人類,山外的世界深刻而悠遠的啟示。


CCTV-4
9月19日 22:00
《人類的記憶
——中國的世界遺產景邁山》
下集《共敬一座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來源:CCTV4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