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報記者 王海磬
“這是杭州亞運會的生日花束,由桂花、棉花、玫瑰、梅花、葵花五種花朵組成,每一種花都代表著一種美好的寓意。在亞運會期間過生日的運動員將收到這束‘亞洲友誼之花’。”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清波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清波“愛馨共富工坊”的負責人楊潔介紹,亞運會生日花束采用傳統鉤織技藝,由“巾幗共富工坊”的成員制作而成,在杭州市婦聯“媽媽的手作”溫暖亞運村行動作品征集中脫穎而出。
今年以來,浙江省婦聯大力實施“巾幗共創”行動,匯聚巾幗智慧,賦能美好生活。
助力鄉村振興——巾幗當仁不讓
初秋,位于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曉塘鄉的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滿目蒼翠,碩果飄香。“曉塘鄉是象山‘紅美人’柑橘品種的發源地。”浙江省最美巾幗新農人顧瑩介紹,“2001年,我們引進了45個柑橘品種,從中篩選出美味多汁的‘紅美人’。‘紅美人’怕雨又怕冷,我們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后,終于能夠在象山種植。‘紅美人’成為當地農民的致富果。”
為了釋放農村婦女潛能,讓姐妹們過上好日子,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婦聯組織的指導下,鄉鎮級女性創業聯盟“曉橘嫂”成立了。通過引入技術、專家,帶動橘嫂們念好種植經、銷售經、產業經。顧瑩說,如今“曉橘嫂”巾幗農創品牌帶動了150名婦女群眾就業。她們正計劃建立合作社,將“曉橘嫂”品牌打造得更有影響力。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實踐,浙江各地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巾幗新農人,她們活躍在手工文創、鄉村旅游、美食體驗、農創體打造等鄉村振興新業態中。“今年,浙江省婦聯融合鄉村振興巾幗元素打造‘巾幗共富工坊’,包括民宿工坊、庭院工坊、美食工坊、手作工坊等不同類型工坊,多元化支持婦女就業增收。”浙江省婦聯副主席俞國娟介紹。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共打造“巾幗共富工坊”1920家,吸納從業人員14.08萬人,帶動1.02萬名低收入農村婦女年均增收2.42萬元,幫助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推動科技創新——女性人才成重要力量
“把稀爛的淤泥變成有用的土地,太有意義了!”談起巖土工程,全國三八紅旗手吳慧明神采飛揚。她關注到,浙江省沿海城市眾多,存在大量軟弱地基。如何提高其承載力和穩定性、有效控制沉降,是工程建設中的難點所在。吳慧明和團隊首創的復合地基關鍵技術,解決了軟弱地基建設項目推進難的問題,成功應用在高速鐵路建設等工程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如今,吳慧明又開始了軟土地基處理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她主持的“高壓氣溶膠解構排水固結方法”,瞄準了環保領域的難點痛點,廣泛應用在渣土資源化利用、低成本高效處理軟弱地基、污染土減量處置等方面。
女性科技人才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為更好地服務女性科技人才,浙江省婦聯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巾幗行動,通過搭建女性科技人才學習培訓、交流合作、科研成果轉化的平臺,關愛服務女科技工作者。
在西湖畔,“西湖女性科學家發展支持計劃”為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科研之路保駕護航。一年前,該計劃由浙江省婦聯、杭州市婦聯支持杭州西湖教育基金會發起,用以支持西湖大學女性科研人員的成長發展。
今年3月,3位從事基礎科研工作的女博士后獲得首屆西湖優秀女性博士后獎,徐璐正是其中之一。她說:“獲獎的激勵讓我更加堅定了從事科研事業的選擇。未來,我想通過研究,解決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早期診斷難、長期服藥副作用多等問題。”
參與基層治理——有矛盾就找“江大姐”
有矛盾就找“江大姐”。在紹興諸暨市暨陽街道江新社區,居民遇到問題和糾紛后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江大姐”。
“江大姐”并不是一名姓江的大姐,而是由一群熱心公益的婦女組成的一支巾幗志愿服務隊。她們當中有退休教師、退休法官,也有在職律師、社區干部。她們以女性獨有的力量,在基層社區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江大姐”調解室發起人之一的蔣晴說:“有耐心和親和力,能夠感同身受,是我們共同的特點。”眼下,像蔣晴一樣閑不住、愛操心的“江大姐”已有60多名。她們首創了預防性調解、快速調解、背靠背調解、面對面調解、聯合調解五步調解法,成立以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567起,成功率在98%以上。
今天,在浙江鄉村阡陌、城市街頭,像“江大姐”這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展現擔當作為的巾幗志愿者比比皆是。據統計,浙江全省有1.4萬支隊伍近50萬名巾幗志愿者扎根基層,參與家庭矛盾糾紛調解、婦兒關愛幫扶等各類志愿服務,打造了“一格一姐”“三衢和姐”“東海漁嫂”“海霞媽媽”“桐家姑嫂”“嵊州村嫂”等一大批巾幗志愿服務品牌,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廣大婦女群眾和家庭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0日 10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