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先明和老伴葛惠珍今年都是87歲,家住合肥市蜀山區金湖社區玉蘭新村。這對看似普通的老人,卻已堅持捐資助學38年,累計捐資百萬元,幫助了上百位學生。

小區居民說:
“他們是我們這里最善良的人”
夫妻倆的“愛心之路”始于一次住院。1985年,黃先明因闌尾炎住院,同病房一陪護女子因交不起孩子幾百元的住宿費整日愁容滿面,黃先明、葛惠珍一合計,決定伸出援手,讓這個陌生孩子住進自己家。那幾年,一共有5名困難學生在家中居住。
之后,手頭稍微寬裕了一些,夫妻倆便開始捐資助學,小學生、初中生、中專生、大學生……
從1985年至今,兩人累計捐資百萬元,幫助學生超百名。

“這么多錢,自己留著用不好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
老兩口笑了笑:
“我們以前吃過苦,
想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
原來
夫妻倆都出生于貧困家庭
葛惠珍曾為了學知識
溜到附近小學趴窗戶“偷”學
看不清黑板
就用豬草墊腳
后來在老師和鄰里的幫助下
才有了學上
黃先明也是通過努力考入高校
這段經歷讓他堅信“知識改變命運”

1999年開始
他們每月會把退休金“一分為二”
一部分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開支
剩下的拿去捐資助學
2018年開始
他們每年捐助2萬元
支持金寨縣希望工程
抗洪、地震、干旱……
對于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
他們得知后
要么直接捐款
要么繳納大額黨費
去幫助受災群眾

“生活低標準,奉獻高標準”
他們是這么說的
也是這么做的
鞋底多處開裂,繼續穿
體恤衫衣領早已破損,洗了再穿
床單有破洞,就用毛巾蓋上
柜子、床、凳子……
又老又舊

多年來
老兩口收到許多感恩信件
“我會好好學習,回報社會”
有些信件落款寫著“你們的孫子”
看到資助過的學生
不少都成了有用之才
老兩口心滿意足
“他們能為社會做貢獻,比什么都好!”

合肥好人、安徽好人、中國好人
……
這些年
老兩口榮譽不斷
今年6月底
黃先明簽下了遺體捐獻協議
“死后,也要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黃先明說——
“能處處想著別人、時時為別人著想,這樣活著,生命也是挺有價值的。”
葛惠珍說——
“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助人為樂,無私奉獻,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最大快樂。”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方佳偉 任海怡/文 吳翰林/攝
通訊員 王金娜
來源:合肥晚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