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
光明日報訊(光明網記者金凌冰)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29場活動,將于9月22日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舉行。本場活動將邀請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作題為《探源工程所見西遼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的演講。
1982年,從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畢業(yè)的王巍被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在公派日本留學期間,王巍發(fā)現(xiàn),按照當時學界提出的“冶金術、文字、城市”文明起源“三要素”,中華文明在國際上普遍被認為只能追溯到3300年前的殷墟時期。這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探源”的種子,也讓他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要靠考古發(fā)現(xiàn)來向前追溯我們的歷史和文明。
2002年,王巍開始主持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擔任項目執(zhí)行專家組組長——這是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又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多學科結合研究中國古代歷史與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一邊加大考古發(fā)掘力度,一邊構建理論知識體系,20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斐然。學者們捋清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的歷史脈絡,并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得出了系統(tǒng)的認識。王巍感嘆道:“中華五千年文明,不是號稱,不是神話傳說,是歷史的真實。”
王巍自稱“考古老兵”,行業(yè)深耕40年,他初心不改、熱情不減。除了學術研究,王巍還登上電視節(jié)目為公眾解讀考古發(fā)現(xiàn),同時參與中學歷史課本編寫、撰寫通俗讀物并策劃沉浸式考古主題體驗館和大型主題樂園,推動考古從冷門專業(yè)走向大眾。為什么選擇考古?“我們希望廣大民眾知道我們的文明是怎么走過來的,并為我們今后的發(fā)展提供借鑒。”這是王巍的答案。
本場“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活動是文化傳承發(fā)展系列宣講的第二講,由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光明網承辦,赤峰市委宣傳部、赤峰廣播電視臺、赤峰博物院協(xié)辦。歡迎廣大讀者、網友參與互動,請訪問專題頁http://topics.gmw.cn/bcjt/。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1日 0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