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夏秋季
特別是入學后一兩周
校園內學生聚集
往往是“紅眼病”流行的高發季
近日,全國各地
感染紅眼病的人數增多
多地發出提醒



一個學生感染
全班都有可能中招
疾控部門提醒大家:
學校、幼托機構和工廠企業等
人群聚集的地方易發生聚集性傳染
注意做好預防
妹妹得“紅眼病”后
一家四口全中招
近日,福建省兒童醫院眼科醫生黃恩納接診了一對“眼睛紅紅”的兄妹。
據介紹,先是兩歲的妹妹小歡得了“紅眼病”,父母自行到藥店買了眼藥水給她滴眼睛,不僅沒有緩解,過了四五天,5歲的哥哥和爸爸媽媽也相繼被感染。這才慌忙趕來醫院,此時兩兄妹結膜充血嚴重,醫生檢查時翻開眼瞼,發現結膜面附滿了黃白色膜狀物。
黃醫生詢問得知,原來小歡得了“紅眼病”之后沒有特別隔離,一家四口仍睡在一張床上。“當患兒眼睛分泌物蹭到與別人同時居住的床上,或者家長幫患兒點過眼藥水碰到患兒眼睛分泌物;甚至小朋友摸過的東西家長再摸后沒有及時洗手,都很容易感染。”黃醫生說。
以接觸感染為主
學校、托幼機構等易暴發流行
紅眼病(醫學名稱為“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是一種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急性病毒性眼病,屬于國家法定傳染病中的丙類傳染病。
“紅眼病”多見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
可以由不同型別病毒單獨感染發病,也可發生兩種病毒混合感染。
病后免疫持久性差,康復后仍可以被不同病原體感染而再次發病,亦可能在間隔數年后被同一種病毒再次感染而發病。
學校和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發生暴發流行。
該病以接觸感染為主,急性患者是主要傳染源。
直接接觸 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與患者握手、擁抱等身體上的接觸 ;
接觸患者的生活用具 如毛巾、穿過的衣服、臉盆患者摸過的東西 ,如門把手、公共汽車扶手、各種工具等;
接觸被污染的水 ,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
接觸患者用過的眼藥水 等。
“紅眼病”潛伏期短,一般為18-48小時,發病開始時多為單眼,很快傳染到另一眼。球結膜下出血為最顯著的癥狀,眼內有異物刺激感、眼部刺痛、結膜腫脹、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
該病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為7-10天,預后良好,但偶有出現神經系統并發癥。
醫生提醒:
“紅眼病”流行期間需注意
1
注意手、眼衛生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個人衛生用品,用流動水洗臉和手。不接觸患者用過的洗臉用具、手帕等。不使用餐廳提供的毛巾擦臉。不與他人共用眼部藥物、眼部化妝品和其他可能接觸眼部的藥品或用品。不采用集體滴眼藥的方式預防眼病。
2
做好眼部防護
在流行期,接觸各類公共物品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臉。去有規范消毒的游泳場所。選擇密閉性較好的護目鏡,游泳結束后,及時到浴室淋浴,并用流動、清潔的水沖洗眼睛和游泳用品。
3
感染后及時就診,避免傳染
如果感染了紅眼病,及時就診治療,盡量居家治療休息。在家中與其他家庭成員保持相對獨立活動空間,不要與家人共用洗臉盆、毛巾、洗臉水等。在患病后7~10天內,避免前往公共場所活動,嚴禁到公共游泳池、公共澡堂、理發店等,以防傳染給其他人。
對患者使用過的毛巾、手帕和臉盆要注意消毒,曬干后再用,并為其準備專用的洗臉用具;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做到不用臟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飯前便后要洗手;分泌物多時,要用干凈手帕或紗布拭之。
4
治療期間避免外界因素刺激
患者治療期間要避免光和熱的刺激,也不要勉強看書或看電視,出門時可戴太陽鏡,避免陽光、風、塵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療后病情不見好轉,或出現明顯的全身不適癥狀,如頭痛、發熱等,即預示可能有并發癥,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這些情況也可能導致眼睛紅
需要注意的是
眼睛紅不一定都是“紅眼病”
還有可能是這幾種問題
1
球結膜下出血
多見于老年人群,多與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有關,在猛然用力、劇烈咳嗽、大便干燥或輕微揉碰眼睛時,都有可能引發眼部小血管的破裂出血。
過量飲酒和攝入刺激性食物,也有可能誘發球結膜下出血。如果頻繁發生,則有可能是血液疾病,需要去血液科詳細檢查。
2
過敏
可能是由于空氣中的灰塵、毛發、花粉等引起過敏導致眼睛紅,眼睛還會出現瘙癢、燒灼感,刺痛。可能伴有鼻過敏癥狀,如打噴嚏和鼻塞等。
這種情況建議去正規醫院確定過敏原,避免接觸過敏原,可服用抗過敏藥物。
3
過度用眼
包括長時間用電腦、手機、寫作等等,這會使得眼睛過度疲勞,從而造成眼睛發紅、干澀、灼熱、異物感等癥狀的產生。
4
濫用化妝品
有些化妝品含有的成分不適合使用,使用后會引發毛細血管膨脹等問題。毛細血管膨脹會誘發眼睛紅,需停用相關化妝品和治療處理即可。
綜合|人民網科普 廣東衛生在線 河南疾控 蘇州疾控
來源:江蘇新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