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付志林 李躍林)10月7日,黃岡市最新發布的耕地流失整改任務完成進度表顯示,羅田縣找回并通過省級核查的耕地面積達4578畝,超額完成整改任務,在該市“找回流失的耕地”專項行動中提前“交卷”。
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糾正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今年7月,黃岡市開啟“找回流失的耕地”專項行動。羅田縣以“耕地保護十條硬措施”為抓手,快速行動,鐵腕推進耕地流出整改工作。

找回的耕地整理待秋播。通訊員 供圖
“我們推出的‘硬十條’歸納起來就是‘兩實’‘兩嚴’‘兩明確’加上‘四建立’。”羅田縣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余群介紹。
簽訂縣、鄉(鎮)、村三級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狀,壓實主體責任;與單位及個人年度考核掛鉤,落實獎懲機制。“‘兩實’增強了耕地保護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讓整改工作由被動變成了主動,‘硬十條’出臺以后效果立竿見影,我縣進度排名始終位居全市前列。”余群說。
“兩嚴”——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用地行為、嚴肅追責問責。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大巡查監管、立案查處力度,對符合移交條件的案件,必須及時向紀委監委、縣公安局、縣檢察院移交;鄉鎮和縣直單位每季度違法占用耕地比率超過5%或者占用耕地面積累計超過5畝,相關責任人移交紀委監委調查。

新土地上禾青苗壯。通訊員 供圖
“兩明確”——明確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策略、遺留問題整改辦法。探索社會資本參與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建立耕地合理流出有償使用耕地進出平衡指標制度,鼓勵鄉鎮政府實施耕地進出平衡項目。對今年7月1日前不合理流出耕地開展原地復耕的給予5000元/畝的補償費;此后新增不合理流出耕地,由各鄉鎮自行負責整改。
每個行政村明確一名巡查監管員,建立自然資源監管網絡體系;各鄉鎮、各單位每月組織開展一次新動土項目排查,建立新動土項目報告制度;縣直單位安排到鄉鎮、村的項目,在用地時嚴格把關,建立用地前置審查機制;開發耕地保護智能監管APP,建立開發耕地保護智能監管系統。

第二階段工作正抓緊落實。通訊員 供圖
“‘兩實’‘兩嚴’是硬手段,‘兩明確’和上面的‘四建立’就是強支撐,”余群說:“有了‘硬十條’,我們就好比利劍在手,整改工作開展起來游刃有余,提前交合格答卷也就順理成章了。”
初秋的田野,羅田縣駱駝坳鎮胡家沖村,3畝多的魚塘早已回歸良田本色,填土復耕,平整的田地上秋玉米禾青苗壯,一片翠綠。匡河鎮桔子場村,七八十畝茶園里,一陣秋風吹過,秋玉米嫩葉迎風飄搖,它們與茶葉共生,形成了一道美麗風景……
第一階段打了大勝仗,第二階段必須再創佳績。鳳山鎮李家樓村、九資河鎮青苔關村、三里畈鎮古塘河村……施工面積達4900多畝的土地上,各鄉鎮正抓緊施工,很快將播種油菜小麥,成為希望的田野,新增耕地3000畝以上,確保該縣耕地保有量高于保護紅線,確保全面、提前完成第二階段耕地進出平衡任務,繼續當好“領頭羊”。
“我們將以專項行動為契機,以一刻不放松的姿態持續加大整治力度,打好耕地保護組合拳,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為農業留下更多良田沃土。”羅田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彭向榮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