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第三工廠總裝車間繁忙的生產線。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具有1500萬份樣本保藏能力、30PB樣本信息存儲及數據綜合處理能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過去一年,湖北經濟拼出逆勢上揚、逐季攀升、中部領先的成績單。
這是一份難中求成、難能可貴的成績單。面對周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國內大循環堵點,湖北勇挑經濟大省大梁,在高質量發展中奮楫爭先,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進中提質,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邁出堅實步伐。
穩 是主基調
穩中向好筑牢底盤
將觀察經濟的時間軸拉長,一條堅韌向上的發展曲線躍然眼前,顯現湖北發展“穩”的主基調。
與全國增速下行的大勢相比,我省經濟增速一季度5.1%、上半年5.6%、前三季度6%,走出了逆勢上行曲線。
在全國不斷爭先進位,經濟展現強勁韌性。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5.1%、8.8%,分別高于全國1.2個、2.2個、1.6個百分點,居中部第2、第1、第1。
面對復雜外部環境,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疊加,2023年湖北在“穩”上接續發力,激發發展活力。
過去一年,鏈鏈相連疏堵點。組建華紡鏈、長江汽車、九州醫藥、磷化工等重點產業供應鏈平臺,一鏈一策,鏈動精彩,打通循環堵點,“鏈”接全球資源。
過去一年,系列活動激潛力。省、市聯動開展“荊楚購·精彩全年”系列促消費活動,一季一主題、月月有節慶、周周有亮點,荊楚大地活力涌動,煙火升騰。
過去一年,重大項目增后勁。項目每季“打擂臺”,有效投資“壓艙頂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熱潮高漲。四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076個,其中百億級10個,總投資1.06萬億元,均超歷史同期。
過去一年,政策活水添動力。從穩增長接續政策“30條”、優化營商環境“47條”、降成本“33條”到穩就業“17條”、外貿降本“17條”……密集出臺政策“大禮包”,拿出真金白銀穩市場、穩產業、穩預期,以政策接續發力釋放出我省加力穩增長的強烈信號。全年累計為經營主體降本逾1300億元。
進 是關鍵詞
進中提質活力澎湃
逆勢上揚的曲線,不僅是量的增長,更是質的提升。
這是一份令人振奮的“進”之答卷。
進在創新——
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深入布局,目前,8個大科學裝置、10家湖北實驗室、88家國家級科創平臺、452家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力量矩陣成勢見效,湖北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明顯提升。
進在協同——
放眼荊楚,武漢都市圈同“芯”追“光”、襄陽都市圈合力競逐汽車新賽道、宜荊荊都市圈協同共筑“黃金三角”,三大都市圈建設全面起勢,標志性工程加快建設,協同發展深入推進,引領全省的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進在動能——
在武漢,截至2023年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開放里程達到3378.73公里,累計開放里程數和開放區域數均位居全國第一;在宜昌,三峽東岳廟大數據中心、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百度人工智能智算中心、中科睿芯智算中心等一批算力中心相繼落戶……
我省突破性發展五大優勢產業,著力壯大基本盤,帶動湖北產業能級提升;加快發展9個新興產業,搶先布局新賽道,鋪展未來。
2023年前三季度,五大優勢產業實現營收1.96萬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營收比重超6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17個產業加速跑。湖北向“新”而行,為新型工業化貢獻“湖北樣本”。
進在主體——
一家家企業開足馬力、開拓進取,快干實干開新局。新主體蓬勃發展,湖北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5萬家,實現兩年翻番;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3萬家。全省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436家、總量達19306家,均創近五年新高;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16家,總數達678家,躍居中部第1位。
各方點贊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湖北走出了一條堅韌的上行曲線。經濟大省挑起經濟大梁,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這份奮斗答卷來之不易、振奮人心。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鄒薇
難中求成、難能可貴!湖北經濟大省地位進一步穩固,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科創能級實現新躍升,數字經濟增長強勁,中部風景,湖北更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 錢學鋒
一組組沉甸甸的經濟發展數據,傳遞著激蕩人心的奮進力量,我們企業也踏著高質量發展的節拍,闊步前行。
——仙桃市譽誠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利榮
厲害了,我的湖北!高端、智能、綠色……向“新”而行,荊楚新,日日新!
——網友 “向陽而生”
典型案例
技改提能升級
湖北制造加速煥新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裝車間里,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每兩分鐘就有一臺新能源汽車下線。
這是十堰汽車企業向“新”而行的縮影,也是湖北傳統產業技改煥新的剪影。
以汽車、冶金、化工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占湖北全部工業比重近80%。我省大力實施技改提能,加快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躍升步伐。
省政府每季度分行業召開技改現場會,聚焦紡織服裝、汽車、生物醫藥、應急產業,分行業、分類別引導企業科學篩選改造模式,掀起全省技改提能熱潮。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4%,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
聚焦汽車新能源化發展,鋼鐵中高端優化升級,石化油轉特及煉化一體化等精細化發展,出臺汽車、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案,支持企業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汽車行業承壓前行,增加值增長3.3%;鋼鐵行業在產量壓減的情況下,增加值反而增長5.3%;化工行業以19.7%的增速遙遙領先。
數字深度賦能,不斷抬升湖北制造新高度。全省在建5G全連接工廠238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2個;工業企業上云4.8萬家,覆蓋率接近50%。
躍居中部第一
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678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短短幾分鐘內,可以完成一次容量達上萬個細胞的標本篩查,并自動生成檢測報告。
這是武漢蘭丁智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的“絕活”,該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癌細胞診斷機器人,能快速精準揪出早期癌細胞。
蘭丁醫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依靠自身練就的獨門絕技,迸發大能量。
我省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引導廣大企業聚焦實業、專注主業,在細分行業領域精耕細作、創新發展、做優做強。
省政府將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納入督查激勵范圍,設立以獎代補轉移支付專項資金;出臺《關于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財政金融支持、質量品牌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數字化轉型、上市培育等12個方面,明確具體支持政策;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推動專精特新企業與行業龍頭協同創新;對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探索建立常態化申報受理機制,搭建網上申報平臺,24小時不打烊,即報即受理,一企一輔導;組織“十百萬”產需對接活動,優化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環境。
一大批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在國內細分市場占有優勢地位的專精特新企業紛紛涌現。2023年,湖北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16家,總數達678家,躍居中部第1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