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龜山蛇山的老熟人了。我在湖北出生,在武漢上大學,在湖北工作,在武漢生活。幾十年來,我坐火車、汽車、輪船,抑或步行,無數次經過武漢長江大橋,穿行于長江漢江兩岸、龜山蛇山之間。每次都心不在焉,匆匆而過。我對它們既熟悉又陌生,既親近又疏遠。所以,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對不起它們。
我終于有機會靜下心來走進龜山蛇山,徜徉于龜蛇山腳,徘徊于龜蛇之巔,與它們“相看兩不厭”,聽它們娓娓道來,講述自己前世今生的故事。
龜山的故事從先秦講起。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于龜山腳下鼓琴抒懷,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在此偶遇的樵夫鐘子期竟能心領神會,嘆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辩娮悠诓恍也」?,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復弄琴。后人感其情深誼厚,在龜山腳下筑古琴臺以紀念。如今,“知音湖北,遇見無處不在”成為全新湖北文旅宣傳語?!爸簟焙汀坝鲆姟毕嗷コ删停橐蚬?。只有遇見,才會發現知音。
蛇山的故事起于三國。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吳主孫權為扼守戰略要地,在今蛇山之北修筑了軍事城堡夏口城。顧炎武謂其“依山負險,周回僅二三里”,但因地理位置特殊,成為擋北引南、承東接西的交通樞紐和東吳拱衛京都武昌(今鄂州)的軍事要地。《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吳黃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這表明,孫權筑夏口城的同時,在夏口城頭的黃鵠磯上,修建了一處登高憑眺的軍事瞭望崗樓。后來黃鶴樓逐漸演變為登臨游憩、吟詩作畫的勝地,成為山川人文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樓。20世紀50年代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黃鶴樓故址被占用,黃鵠磯亦不復存在。1985年6月重新開放的黃鶴樓以清代同治年間修建的黃鶴樓為藍本設計,樓址遷至距原址約1公里的蛇山中腰,今已拓展為“黃鶴樓公園”。登臨黃鶴樓遠眺,楚天極目,簾卷乾坤,南維高拱,勢連衡岳,氣吞云夢,云橫九派,頓覺豪情萬丈,心曠神怡。
只要文案寫得好,就沒有火不起來的旅游景點。黃鶴樓成為“天下江山第一樓”,得益于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傳播。唐代詩人崔顥是黃鶴樓聲名遠揚的特等功臣。一日,他登臨黃鶴樓,極目遠望,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詩篇:“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焙髞?,大詩人李白登臨黃鶴樓,正欲詩興大發,卻發現墻壁上刻有崔顥的《黃鶴樓》,一下被鎮住了,頓時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喟嘆,無奈擱筆而去。但李白畢竟是李白,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正值而立之年,得知自己的偶像和忘年好友孟浩然要去廣陵,便不辭辛苦來到長江岸邊、黃鶴樓上,“桃花潭水深千尺”地為孟浩然送行,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卑彩分畞y后,李白在57歲的時候再次登上黃鶴樓。這時,他已飽經滄桑,心灰意冷,奮筆寫下了《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他不再試圖超越他人,而是超越歲月,超越自己。
我來到蛇山腳下戶部巷口,這里標注著“岳鄂王廟遺址”。我駐足沉思,憑吊岳飛這位民族英雄?!熬缚抵y”后,鄂州(今武昌)成為防御敵兵南侵的戰略要地。南宋朝廷派岳飛屯駐鄂州,擔負抗擊金兵、收復失地的重任。岳飛投身于抗金戰爭15年,懷抱精忠報國的赤膽忠心,以收復中原、雪靖康之恥為目標,先后戰于中原、淮水和長江流域,小戰百余,大戰數十,屢立奇功。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岳飛慘遭誣陷入獄,以“莫須有”的罪名遇害。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昭雪,追謚武穆,封鄂王。鄂州首請為岳飛立廟,武昌岳廟遂居全國四大岳廟之首。今岳家嘴是東湖邊上的一個半島,是岳家軍在武昌屯兵和整訓的大本營。岳飛抗金為武昌增添了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
從夏口城至今,武昌已經歷1800年的歷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薄扒嗌揭琅f在,幾度夕陽紅。”我漫步在武昌城內,追尋著歷史的蛛絲馬跡。明代初年,作為湖廣會城的武昌有了較大規模的擴建。朱元璋攻克武昌時,恰逢其第六子朱楨出生,大喜過望的朱元璋著意大修武昌城垣,并分封朱楨為武昌的“楚昭王”。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朝開國功臣、江夏侯周德興監修武昌城垣。他將宋、元時的鄂州舊城墻向蛇山南北兩側大大延伸,形成城墻周長10公里,城池面積7.7平方公里的武昌城。至此,蛇山被完全包圍于城內,成為南城北城的分界線。
我站在龜山之巔,俯瞰眺望龜山北麓、漢江南岸的這片區域。這里曾經是晚清名臣張之洞創辦實業的地方。1889年,張之洞因修建盧漢鐵路移任湖廣總督,開啟長達18年的“湖北新政”。張之洞于荊天棘地中排除萬難,創建諸多現代機器大工廠,包括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布紗絲麻四局等,創辦了武漢有史以來第一個“開發區”,奠定了武漢的工業基礎,被毛澤東贊為“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興辦新式文教機構,成為今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及湖北省圖書館的前身,為今天湖北科教大省地位開了先河。張之洞編練新軍,后成為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主力,孫中山稱之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他撰著《勸學篇》,系統闡發中體西用。湖北新政從江漢之濱、龜蛇山麓起勢,武漢三鎮從此邁入近代大都會的行列。1907年,張之洞離鄂進京,湖北各界于蛇山建“抱冰堂”,以資紀念。我在抱冰堂踟躕良久,仰視張之洞,就像仰望星空。他是歷史的巨人,名滿天下;但他又是極為罕見的清廉之士,一生不為自己和家人謀私財。這樣一位干事創業、清正廉明的封建大官,留給我們的啟示是深遠的。
蛇山腳下坐落著一座十分醒目的“紅樓”建筑群,這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依托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年輕時我曾來過,那時候少不更事看不懂。如今再來參觀,百感交集在心頭。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打響第一槍,立即點燃了武昌首義埋葬清王朝的烽火。起義部隊經過一夜浴血奮戰,一舉占領武昌全城,革命軍的九角十八星旗,飄揚在武昌城頭的上空,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帝制在這一天敲響了喪鐘。辛亥革命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影響力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了道路。
我來回便捷地穿行于龜山、蛇山之間,依靠的是腳下這座宏偉的武漢長江大橋。這是新中國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長江大橋,素有“萬里長江第一橋”的美譽。大橋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從此不再“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從此“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從此“武漢,每天不一樣”。
回顧武漢的歷史,感受武漢的變化,我反復思考一個問題:武漢為什么是武漢?我注視著龜山、蛇山,希望它們給我答案。龜山、蛇山是武漢最早的“主人”,是武漢滄桑巨變的見證人。漢水從秦巴山脈一路歡歌來到武漢,正好遇上長江邊上的龜山?!吧仙迫羲K评f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睗h水一定是用最科學、最便捷、最節省的路徑找到自己的出路。由于龜山的阻擋和自然力的作用,漢水最終在龜山腳下注入長江,從此分隔出漢口和漢陽。而最早的武昌夏口城顯而易見是利用了蛇山、長江的天然屏障作用和漢江口的水運樞紐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沒有龜山,哪有漢口漢陽?沒有蛇山,又何來夏口武昌?一部龜蛇史,就是一部武漢史。龜山蛇山其實就是武漢的根脈所在。龜山、蛇山之間誕生的英雄人物,發生的英雄故事,鑄就了武漢的英雄品格,鍛造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江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