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楊德義
4月16日,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行云公司)測運控中心,打開武漢市衛星數據應用公共服務平臺,千里之外青藏高原上的“極地生態氣象觀測站”,每隔30分鐘采集1次的溫度、濕度、風向、風速、光照等科考數據,通過行云物聯網衛星及時傳輸并展示在中心的大屏幕上。
“該平臺是去年4月經武漢市政府批準,由行云公司牽頭,聯合行業內優勢單位共同建設,是航天技術+互聯網共享模式下打造的創新示范平臺,采用‘政府主導、企業建設、開放合作、共享共贏’模式,具有政府服務的公益屬性,同時起到產業帶動作用。”行云公司副總經理張勇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50余顆衛星數據資源服務用戶
“公司立足前期積累的衛星研制、星座建設、星座運營、衛星應用全產業鏈閉環的工程大系統抓總能力,大力拓展通導遙數據融合應用服務。”張勇說。
據介紹,武漢市衛星數據應用公共服務平臺依托衛星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自然資源、城市治理、數字農業等多個行業,提供通導遙衛星數據匯聚、公共行業需求統籌、多源數據融合處理、一站式應用綜合服務。目前已接入國內50余顆衛星數據資源。
“空間信息應用是衛星通信、遙感、導航技術在環境監測、智慧出行、應急通信等領域交叉后,誕生的商業航天發展模式,能為‘一帶一路’國際貨運安全、科學考察、國家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升、海洋強國建設等領域提供強力支撐。”張勇介紹。
衛星數據不僅應用于“高大上”的國家重大項目,也能服務于城市治理等眾多領域。
2023年1月,行云公司把衛星遙感技術首次用在武漢市新洲區雙柳街的“兩違”(違法建設、違法用地)監管上,以遏制轄區內破壞國土資源環境的行為。
“去年上半年,‘兩違’的疑似圖斑從第一期的151處,減少到6月份的15處;去年下半年還出現了‘零違法’,體現了衛星應用在城鎮‘兩違’監管上的高效和便捷。”張勇說。
截至目前,行云公司市場應用項目分布國內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多個重點行業開發30多型應用終端、10多款應用軟件、10多套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累計開發客戶超300家,為用戶及時提供滿足需求的空間信息應用服務。
“通過建設該平臺,實現衛星數據服務向集約化、體系化、智能化轉變,拓展衛星在多領域應用,打造衛星應用產業生態圈,賦能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推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航天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張勇說。
為長江流域綜合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輕輕拖拽鼠標,街道、房屋越來越清晰,建筑物以實景三維高清影像的形式出現……坐在電腦前,卻仿佛乘坐飛機在城市上空飛行俯瞰。
位于黃岡的航天宏圖長江中游地區衛星運營中心項目,通過建設實景三維,為長江流域綜合治理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航天宏圖相關負責人廖通逵介紹,該項目定位為長江中游地區總部、衛星運營中心、衛星數據中心、數據加工處理中心,將空天遙感數據以平臺化運營模式,注入各行業應用服務中。
“通過構建‘星座運營—數據服務—運營平臺—行業應用’的閉環驅動增長模式,打造完整的空天信息服務產業鏈。”廖通逵說,項目提供常規和應急模式下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無人機等多種遙感數據,尤其是針對重大應急響應的觀測需求,第一時間開展衛星緊急調度服務,及時獲取最新高分辨率遙感數據輔助應急救援指揮。
“深度結合公司打造的‘天權’視覺遙感大模型,構建‘分割、檢測、生成’一體化的智能遙感生態體系,賦能國防安全、國土資源、交通水利等多個應用領域。”廖通逵說。
同時,通過長江中游地區數據加工處理中心的建設,開展北斗、遙感和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加工服務等,為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城市管理等行業的衛星遙感和地理信息應用,提供數據生產和建庫服務,輻射湖北省及周邊地區。
“項目建成后,結合各類商業衛星數據獲取能力,獲得一手數據資源,提供一體化對地觀測服務,滿足各領域對衛星數據的需求,構建以湖北為中心,輻射全球的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廖通逵說。
打造國際先進的遙感研究試驗基地
未來10年到20年,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將成為世界經濟進步的新引擎,引領智能產業與智能經濟的發展。
“智能無人系統在應急、城市管理、交通、農業等眾多領域應用潛力巨大,是國際科技創新競爭的戰略點。”武漢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等為代表的智能無人系統,開始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場景中簡單或復雜工作,是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北斗導航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
以自動駕駛汽車為例,想在瞬息萬變的復雜真實駕駛場景中,發揮感知作用,背后需要海量道路場景的數據通過專業人員進行標注,從而轉化為算法訓練的數據支撐。
1月22日,赤壁中試谷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武漢大學與赤壁市政府舉行校地合作協議交換儀式,雙方將共建“中國遙感小鎮”,打造國內首個遙感技術聚集基地。
“中國遙感小鎮”瞄準遙感產業聚集區、遙感數據試驗平臺等,建設縣域級多源遙感科研和教學數據集,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遙感研究試驗基地。
據介紹,赤壁中試谷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于去年9月揭牌,是國內首個智能無人系統野外測試基地,能夠提供“空天地水”一體化測試場景。
基地依托湖北珞珈實驗室和武漢大學,打造特色鮮明、國內領先的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基地,創建智能無人系統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實用化與示范應用等的學、研、產、用大平臺,促進各種智能無人系統技術、樣機、示范驗證、產品的綜合協調發展。
“武漢大學在當地安置、存放遙感科學觀測和無人系統測試設備,赤壁市提供配套服務和免費維護,可共享應用科學數據和設備,并吸引相關產業聚集發展。”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