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梅港前)古墓葬為何悄無聲息被連續盜掘?八件古代文物為何神秘消失?近年來,《盜墓筆記》等影視劇備受觀眾喜愛,然而現實生活中真實上演的“盜墓筆記”,犯罪分子又會受到怎樣的處罰?近日,由黃州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起盜掘古墓葬案一審宣判。
2023年7月,被告人邵某某伙同張某、郭某某、朱某某、張某宇到黃州區某東周時期古墓群遺址盜掘古墓。邵某某負責尋找古墓葬位置,朱某某和郭某某使用“探針”和鐵鍬挖洞,張某和張某宇在車上望風,該次未盜得文物。
2023年8月,被告人陳某某駕車載著唐某某、李某某、張某生、邵某某在張某生指揮下來到蘄春縣某明代古墓葬附近。陳某某在車上等候,唐某某、李某某、張某生、邵某某帶著工具上山尋找古墓葬。
唐某某和李某某負責使用洛陽鏟定墓穴的位置,隨后邵某某、唐某某和李某某使用鐵鍬和撬棍掘墓,墓穴打開后,邵某某鉆進墓室盜得兩個帶蓋的青色瓷罐。
據了解該墓葬為明代古墓葬,對研究黃岡地區明代墓葬葬制、葬俗等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2023年8月,張某載邵某某、張某生、朱某某、郭某某一行五人至某處古墓葬,張某在車上等候,張某生負責望風,邵某某確定墓穴位置,朱某某和郭某某使用“探針”和鐵鍬等工具挖洞盜取文物。
幾日后,張某一行五人再次在該地挖洞盜取文物,兩次共盜得一個淺藍色瓷碗、一個陶瓷盅、兩個土褐色陶罐、兩個土褐色陶碟、一個白色小瓷杯、一個褐色陶罐等八件物品。經鑒定,八件被盜文物為一般文物。
本案中被告人邵某某、張某生、張某、朱某某、郭某某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并盜竊八件一般文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分別構成盜掘古墓葬罪、盜竊罪,依法實行數罪并罰。張某宇、陳某某、唐某某、李某某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其行為構成盜掘古墓葬罪,邵某某等九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至五年不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