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丁翎桐)7月20日,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學致遠中隊學生前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開展研學實踐活動。
樹木蓊郁、草色青青的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是曾經輝煌的大冶鐵礦的新面貌。在這里,致遠中隊的學生們看到了“亞洲第一天坑”。據介紹,坑口面積108萬平方米、垂直落差444米的巨型礦坑,實際上是由數以萬計的礦工經年累月人工挖成。步入古老的采礦場,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不僅感受到昔日礦工艱苦繁重的采礦過程,也感受到了點石成金的造園技巧。從無人問津的廢棄礦址到游客成群的國內首家礦山公園,蝶變的思路是對青山綠水的保護和對礦冶文明的再開發。
根據礦山巷道改造的“井下探幽”項目,引起了同學們濃厚的興趣。他們戴上礦工帽,提著礦燈,沿著傾斜的井巷道下行,經過712級臺階,一步一步深入地下138米的礦井,感受礦工們的工作環境,體驗采礦設備操作,聯想礦石提運。同時,近距離探究地質變遷、礦石巖層形成與變化的過程,了解地質運動對生活的影響。同學們說,“井下探幽”集科普性、知識性、觀賞性于一體,它不僅是一次對地下世界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對礦工精神的敬仰之旅。
在礦山公園,同學們還參觀了礦鐵科學文化館,通過大量圖片與文字介紹,同學們獲悉大冶鐵礦至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曾是我國十大鐵礦生產基地之一。從三國孫權鍛造兵器抗衡蜀魏,到岳飛鑄劍抗金衛國,從張之洞盛宣懷“實業救國”……厚重的礦冶文明在這里積淀,先進的采礦技術隨時代風云在這里更替。通過園區展示的不同歷史時期的采礦設備,同學們深切感受到大冶鐵礦的發展變遷,感受到大冶鐵礦昔日輝煌的采礦歷史。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加深了同學們對黃石國家礦山公園歷史文化的了解,進一步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同學們紛紛表示,在探索礦冶文明的同時,更需要培養和鍛煉自己的鋼鐵意志,要矢志不移跟黨走,爭做新時代好青年。為此,參與此次實踐活動的全體人員結束參觀后,還在公園里開展了長跑、障礙跳遠、繩索攀爬等訓練。

水果湖第二小學致遠中隊研學實踐活動現場。通訊員供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