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余曉娟)7月21日上午,鄂州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團隊在武漢協和醫院蘇遠教授的指導下,成功為三名患者實施支氣管超聲導向鞘引導的經支氣管肺活檢術,填補了該市在此項技術的空白。

據悉,三名患者因“肺占位性病變”來鄂州市中心醫院就診,經胸部CT檢查均發現縱膈及肺門淋巴結腫大。面對肺部占位病變,要想明確組織病變性質,必須活檢取材。支氣管腔外腫物常規支氣管鏡技術診斷困難,經支氣管超聲導向鞘引導的經支氣管肺活檢術,具有創傷小、成功率高特點。
在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科內醫師共同討論,最終確定為三名患者實施支氣管內超聲導向鞘引導肺活檢術。術前,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熊漢忠帶領團隊制定了縝密的手術方案及應急預案,與麻醉科密切協作,手術團隊歷經兩小時,三名患者術后均恢復良好。
據介紹,肺癌在我國惡性腫瘤中發生率居第一位,也是第一致死因素,明確診斷至關重要。支氣管腔外或縱膈的病變是常規電子支氣管鏡檢查的“盲區”,因常規電子氣管鏡只能看到位于氣管、支氣管腔內的病變,對腔外的病變常常無能為力。
超聲支氣管鏡(EBUS)是一種安全性高、診斷率高、手術創傷小、重復性強的支氣管鏡活檢新技術,在國際國內均屬前沿技術。在電子支氣管鏡的操作孔道插入超聲小探頭,超聲小探頭可到達支氣管鏡不能到達的遠端支氣管,直接探查肺外周病灶,確定病變位置后,固定引導鞘管,移去超聲小探頭,用毛刷及活檢鉗對病灶進行反復刷檢、活檢,從而獲得病理學依據,明確肺外周病變性質。
由于通過自然腔道進行操作,不僅減少氣胸發生率,且創傷較小,引導鞘管在固定病灶位置的同時還起到壓迫止血的作用,降低出血風險,為肺外周結節的診斷提供了微創且高效的解決方案。該技術的順利開展,將更加便捷、有效地提升該院在肺部及縱膈腫瘤等疾病的診斷水平,為患者的精準治療開啟了一扇窗。
未來,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將不斷拓展業務范圍,強化診療能力,積極引進對醫院發展有切實意義的新技術、新項目,提高呼吸疑難病癥及危重癥的專科診療能力,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精準的醫療服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