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吳璟 蘇澤立)近年來,荊門高新區?掇刀區總工會以增強產業工人歸屬感為主題,聚焦職工現實需求,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區總工會擔當起區委、區政府提升產業工人歸屬感專項行動牽頭統籌責任,高質量召開了區工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在全省“湖北工會APP”試點工作交流會作經驗分享,“縣級工會加強年”工作經驗被光明日報出版的《新時代工會全面建設與職工服務創新指導》予以刊登;長坂坡社區戶外職工愛心驛站獲評全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
弘揚凝心鑄魂“主旋律”
一是思想引領賦“紅”。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組織勞模(工匠)宣講隊,進企業、到班組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各類宣傳宣講、培訓教育活動16場次,參與職工上千人。二是先模引領促“勤”。組織開展“最美勞動者”系列作品展示活動,并通過媒體積極宣傳先進典型。以龍星鋼構公司職工為代表的《懷匠心 鑄焊“魂”》短視頻榮獲全市職工“最美勞動者”短視頻創作大賽一等獎。三是文化引領鼓“勁”。組織職工參加全市全民健身所有活動項目,取得優異成績;大力舉辦全區“歡樂跑、籃球賽、網球賽、乒乓球賽、職工工間操培訓”健身系列活動,開展“會聚良緣?情定七夕”大型青年職工交友活動,充分依靠活動凝聚人心、鼓舞士氣。
筑起建功立業“大舞臺”
一是掀起技能比武熱潮。聚焦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制造、綠色化工等三大千億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承辦了荊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勞動和技能競賽,涉及工種21個,助推以長城汽車、億緯動力為龍頭的產業工人素質整體提升;廣泛開展了以李寧工業園區企業為主的縫紉車工和消防技能的2場區級勞動技能競賽,參賽企業43家;引導組織了全區汽修工技能大比拼、防水工技能大賽、物業行業服務大賽等60余場次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勞動競賽、技能比武,覆蓋職工3萬余名。二是搭建創新創造平臺。加強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管理,培育省、市先進各1個;探索創建“共享聯盟”,開展共建、研討活動。李中江勞模工作室得到省總工會領導高度肯定。三是構建人才培育機制。依托街道工會、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平臺,對轄區職工、失業人員和農民工開展技能培訓5000余人次;積極推薦選樹省勞動模范、市五一勞動獎章7名,市五一勞動獎狀、市工人先鋒號6個。
夯實普惠特色“幸福里”
一是落實常態化普惠服務。開展春風就業、點對點返崗活動;開展“送清涼”“送宵夜”“送溫暖”“愛心消費”等系列活動,覆蓋職工上萬人、企業150余家,“四季歌”越唱越響。二是筑造多元化服務陣地。不斷更新工會驛站設備,將驛站打造成“冷可取暖、累可歇腳、傷可用藥”的愛心服務點。同時,不斷拓展服務內容、豐富服務內涵,將各站點打造成戶外職工的學習室、宣傳站、交流所。一年來,25個工會驛站共服務職工6000余人。針對職工多樣化需求,對職工之家、愛心母嬰室、子女托管班等服務陣地,增網點、優布局、提質效。三是推進最大化組織覆蓋。深化“縣級工會加強年”專項工作、推進“智慧工會”和“小三級”工會組織建設,以活動吸引、服務覆蓋、福利發放為主要措施,推動符合標準的99個村社區建立了工會組織,全區百人以上的非公企業工會組織全覆蓋,目前全區實名制工會組織556個,會員近7萬人,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域覆蓋的工會組織體系。四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持續深化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工作,推動職代會、集體協商等納入公司章程和管理流程,積極培育省級集體協商典型3個,在高能環境試點簽訂能級工資集體協商合同。依法有力處置改制企業利盛工貿信訪件,維護和諧穩定。推進“法院+工會+人社”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排查化解28件勞動爭議案件,努力實現“把勞動爭議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