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禹舜 中國畫 《黃鶴樓》

李乃蔚 工筆畫 《撐花》

邊巴 布面重彩 《雪域春風》

范迪安 油畫 《時代新貌》

周韶華 紙本水墨 《造化鑄成鐵壁圖》

朱沙 油畫 《夔門夕照》

楊參軍 王樂其 油畫 《致蔚藍——開展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王圓元 實習生 盧祺瑞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流淌過青山的巍峨,輕撫過平原的廣袤,以其浩渺之姿,滋養了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長江文化。
如何以畫筆禮贊一條母親河?眼下正在湖北美術館熱展的“新象長江”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給出了答案——
作為長江文化藝術季的“重頭戲”之一,展覽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流域在生態文明、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出美術精品108件,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粉畫)、漆畫、實驗影像等門類,力求通過多樣化的藝術語言,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新時代長江景象的獨特魅力。
多姿多彩
一展遍覽萬里長江勝景
對長江的描繪,可追溯至“畫圣”吳道子繪嘉陵江三百里山水。《唐朝名畫錄》記載了這段佳話:天寶年間,吳道子奉玄宗之命,入蜀順嘉陵江漫游寫生。數月歸來,大同殿上,吳道子長袖一揮,凝神走筆,一日畢,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
“今天有學者實地考察認為,文獻記載的三百里嘉陵江,其實是嘉陵江的中游一段。”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古人畫長江,受限于交通,往往是見山不見水,即便見水也難得見全貌。”
來到“新象長江”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現場,觀眾透過類型豐富、風格多樣的作品,可遍覽長江勝景,上游的雪山盛景、上善若水,中游的峽江風情、百舸爭流,下游的江南煙雨、開放包容,在展覽中均有所體現。
西藏自治區美術家協會主席邊巴的布面重彩《雪域春風》,以遙遠天際中的牦牛為描繪對象,表現雪域高原特有的自然風貌和生態景觀。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朱沙的布面油畫《夔門夕照》,選擇描繪長江代表性地標三峽夔門,著力表現夕照下三峽夔門的壯麗景色,營造了超越特定時空的氛圍。
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戴政生常年跋涉和創作于長江三峽流域,經長期構思,他選擇風帆作為畫面主旋律符號,創作了高3米,長20多米乃至60米的套色版畫《回憶長江》。他說,創作這件超大木刻版畫時,常處于亢奮之中,這些巨型風帆似刀削陡峭的三峽峰巒,似巴渝山民鋒利的砍刀,是藝術之帆,也是自己的精神源泉。
以“新象”為引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流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幅幅新時代的長江畫卷徐徐展開。展覽以“新象”為引,以畫筆為媒,共繪長江新象,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展覽聚焦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長江流域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典型成果,關注長江大保護、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描繪新時代長江的大國重器、科技建設、城鄉新貌等。
安徽藝術家方宇的布面油彩《東瞰·激流》,描繪現代長江港口繁忙景象,借助宏大的畫面及細膩的筆觸、富有動感的色彩,展現長江作為中國重要經濟命脈的活力。江西藝術家譚丹武的綜合材料作品《線性城市之雙子塔》,以南昌標志性建筑為創作素材,加入動態裝置,看起來既非常當代,又處處體現傳統審美。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楊參軍、王樂其合作創作的油畫《致蔚藍——開展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以寫實的手法,采取了多軸、多層次的方式來表現主題。
展覽聚焦群眾生活,表達藝術家對這片土地的鄉愁詩意和對新時代的無限憧憬。青海藝術家王筱麗、王筱燕創作的中國畫《邦畿千里·正月正》,用團塊和線條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展現了一幅具有青海民間非遺魅力的風俗畫。云南藝術家張菲云的布面油畫《酣歌》,描繪苗族兒女勞作間隙唱起山歌跳起舞,表現各族群眾在建設家園的同時保留了傳統民族文化。貴州藝術家王杰的布面油畫《高原盛世》,以俯視的視角,呈現高鐵駛進貴州少數民族村寨的場面及當地群眾載歌載舞的場景。
除了宏大的主題,在“新象長江”展覽現場,觀眾還能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作品《長江輪渡上的人們》《渡江追逐》《江漢路步行街》《早安小巷》等,通過你我身邊的尋常日子,展現人們安居樂業、美好祥和的生活。
家住長江邊
湖北藝術家充分打好“長江牌”
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省美術家協會、湖北美術館聯合承辦,并邀請長江流域12省區市美術家協會協辦,同時得到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大力支持。“此次展覽謀劃時間長達一年,匯聚長江流域13省區市佳作,是長江主題創作的一次大規模集體亮相。”湖北省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王志新說。
值得一提的是,參展作品不乏國內頂尖的精品力作。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的油畫《時代新貌》,描繪長江重慶段的新氣象;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的國畫《沉靜的大自然》,表現國寶大熊貓之趣;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的國畫《黃鶴樓》,表達對武漢抗疫的感悟。湖北著名畫家周韶華的紙本水墨《造化鑄成鐵壁圖》,對峽江風光進行了筆墨轉換,以干濕筆法皴擦的山體呈現巨大的體量,與水墨渲染的長河,形成強烈對比,造成撼人氣勢;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李乃蔚的工筆畫《撐花》用寫實細膩的筆觸描繪少女落雨撐傘的情景,雨傘像花,把少女襯托得更加恬靜可人。
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永平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時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省文聯組織各個藝術門類聚焦長江主題,策劃相應的采風、創作活動,寫長江、畫長江、拍長江、演長江等,已蔚然成風。王永平介紹,省文聯聯合中國國家畫院啟動了“湖北省中國畫骨干人才孵化工程”三年計劃,以培訓班、項目扶持、畫家個案研究、教學成果展覽、媒體宣傳等方式,通過專家導師的傳、幫、帶,培養新一代湖北中國畫中堅力量。今后將以兩年為周期,一年抓采風創作,一年抓展覽展示,滾動推進。同時繼續發揮“家住長江邊”的優勢,旗幟鮮明把長江作為表達的主題,充分打好“長江牌”,力爭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產生更大影響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