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潘頔 李媛榮)近日,2024年湖北省網絡文明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宣傳展示活動調研采風團走進湖北廣播電視臺,與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一起,通過觀摩和座談會等形式,全面深入了解由湖北省社科聯、湖北廣播電視臺、湖北省委網信辦聯合主辦,由湖北電視綜合頻道拍攝打造的系列理論故事節目《是這個理》,在共筑網上理論宣傳新陣地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創新做法。

社科專家下基層,田間地頭釋理論
百姓故事,專家視角。《是這個理》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百姓關注熱點話題,首創了“社科專家下基層,田間地頭釋理論”的表現形式,通過社科專家在基層發掘典型故事,講述人民生活,以小切口講述大道理,使群眾在愛聽愛看、入腦入心中接受黨的創新理論的宣傳教育,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圖:調研現場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只有結合實際、分類闡釋,才能真正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據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信息中心主任周波介紹,每期節目他們都會找準一個理論落腳點,講好一個典型案例,具體分析故事背后的時代背景、制度機制、政策法規、治理邏輯,既見一域,又見全局,條分縷析深入闡釋新思想。
比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一直是近年農村發展的熱點話題,在《是這個理》已經播出的100多期節目中,有近20期節目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但理論落腳點各有側重,內涵不一。《堰河村的好年景》以堰河村的鄉村蝶變,看“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做到村里有產業、農戶有項目、人人有崗位、個個有錢賺,每個人都享受到發展的紅利。《村里有群“娃娃官”》講述尚古山村的90、00后“村
官”用知識、技能,助力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的故事,具體闡釋鄉村振興中人才振興的理論點——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才強則鄉村強。

圖:《是這個理》:堰河村的好年景 節目截圖
湖北廣播電視臺電視綜合頻道副總監李志宏則表示,《是這個理》一方面用故事詮釋理論,同時調研專家以普通人的身份、觀察者的視角,用新思想、新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基層干部群眾在發展中的困惑和問題。如《橘頌新篇》展現了“數字鄉村建設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思想指導下,宜昌秭歸農人如何利用數字技術將當地橘子、橙子變成百姓致富的“金果子”。《金融“活水”潤山鄉》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指示精神下,展現十堰鄖陽區如何利用金融“活水”,讓小作坊變大產業,成為16.3萬人的“聚寶盆”等。

圖:《是這個理》:金融“活水”潤山鄉 節目截圖
創新傳播進校園,闖入青年朋友圈
節目還重點聚焦年輕群體,側重聚焦各地方各領域青年一代故事樣本,鮮活展現當代青年的奮斗成長歷程,通過創新年輕態表達,以年輕視角奏響理論之歌。同時,充分發掘青年社科專家的潛力,每期節目之后,青年專家撰寫拍攝手記,通過手記+評論的方式,對即時播出的節目進行評述,并在主流媒體刊發。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創新融合傳播,其學術引領力越來越大。據介紹,通過大小屏融合+校園課堂+調研現場學習的方式,《是這個理》拓展了理論學習與傳播路徑。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委黨校的理論專家,將《是這個理》視頻引入大學思政課堂或主題教育課堂,鮮活的案例和授課方式,贏得了大學生群體歡迎。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岳奎說:“我主講了《是這個理:牛車河水清又甜》這期節目。現在,當我為學生們講解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理論時,我就講牛車河水庫從‘昨日之傷’到‘今日之美’的故事。生動的案例、鮮活的故事、唯美的畫面,讓學生在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真理的高度、深度和溫度。”

圖:《是這個理》:牛車河水清又甜 節目截圖
據介紹,在當地政府部門支持下,節目組還會邀請在校學生或當地基層黨員干部,與專家一起深入調研現場,在實踐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基層干部們說,《是這個理》開啟了一個理論表達的新視角,節目中所總結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對他們接下來的工作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目前,節目組組織廣大社科學者深入田間地頭,用腳步繪就社科藍圖,足跡覆蓋湖北全省17個地市州、103個縣域,發掘典型案例100余個、典型人物300多人。在俯下身子、邁開步子中,社科工作者樹立了“頂天立地”的學術導向,也拉近了社科專家與群眾的距離,在深入調研中,收獲了豐富的實踐素材,為推出高質量理論成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是這個理》逐步形成社科宣傳品牌,贏得社科界廣泛關注,同時也獲得了多項榮譽。2021年,項目榮獲第三十一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融合創新)和“第三十八屆湖北新聞獎一等獎”。2022年和2023年連續兩年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列入年度廣播電視重點節目名單“領航新時代”主題。2023年12月,還被國家廣電總局納入2024年度“創新理論傳播工程”項目。
時代巨變鏡頭中,立體多元創新篇
湖北宜昌五峰的大山“拾寶人”們,拾起散落在民間的璀璨“珍珠”,用非遺文化充盈著群眾的精神世界;湖北黃石市龍角山下(龍角山下桃鳳飛),平凡女性乘著如火如荼的鄉村振興浪潮,以不凡的“她精彩”凝聚著震撼人心的“她力量”;在中國當老師的武漢理工大學的留學生加力布,親眼見證隨州市脫貧致富的“幸運香菇”怎么乘著中歐班列“鋼鐵駝隊”結出“幸福果實”……
節目開播4年來,策劃聚焦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過程人民民主、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紅色基因傳承、高質量發展、社會治理、鄉風文明、綠色生態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技助農、流域治理和統籌發展等多個主題,緊扣時政熱點,回應時代命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故事。

圖:《是這個理》:我在中國當老師 節目截圖
節目播出后,省社科聯還會組織主講人老師對調研中的見聞軼事、所思所感、方法經驗進行整理思考、形成文字,最終編輯成近40篇有分量有影響的《“理”來我往》調研側記,在理論與實踐的對話中引導新時代社科工作者將學術寫在荊楚大地上。
組織“文安平”網評隊伍根據節目主題,選擇重大熱點議題開展網評創作。對節目主題的深入剖析和解讀,幫助網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主題理論的內涵與外延,豐富受眾的理論認知,增強思想認同。網評文章與節目視頻的互動交流,相輔相成,構成了立體多元的理論宣傳維度。同時,為抓住不同網民群體特性,社科聯還利用新媒體平臺,做好節目二次創作。《是這個理》先后發布抖音短視頻170條,播放總量570.5萬。
自2020年上線以來,節目已制作播出102期,收視率常年穩居省網同時段第一,相關短視頻及圖文報道在包括學習強國、長江云、央視頻、今日頭條、騰訊視頻、西瓜視頻、優酷視頻、新浪視頻、百家號、趣頭條、抖音等多平臺分發,單期視頻24小時全網總點擊量最高達1007.5萬次,節目總點擊量超10億。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傳播矩陣,覆蓋范圍廣泛。
“網聚荊楚正能量 奮進湖北新實踐”2024年湖北省網絡文明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宣傳展示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指導,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省文旅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共同主辦,省互聯網業聯合會、荊楚網(湖北日報網)承辦。該活動目前已進入調研階段,調研時間截至9月30日,調研活動將選取報名參評2024年湖北省網絡文明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宣傳展示活動中的優秀案例,由采風團分批前往項目實地參觀交流、采訪調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