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 “相約長江”合唱周長江合唱匯演少兒組展演在湖北劇院上演。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熹 田佩雯 通訊員 陳主器
9月27日至29日,“相約長江”合唱周的重頭戲之一長江合唱匯演在武漢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經層層選拔的35支合唱團隊參演,3000多名演員齊聚長江邊,以歌聲禮贊長江,弘揚長江文化。
3000多位歌者放歌禮贊長江
《大江東去》《長江之歌》《長江戀歌》《滾滾長江東逝水》《長江情韻》……舞臺上,老年組、成人組、少兒組演繹了與長江相關的歌曲,抒發了同飲一江水的長江兒女對母親河的深情與贊美;嘉絨藏族歌曲《嘉絨豐收情》、閩南歌曲《講互暗瞑聽》、云南民歌《撒里啰》、蒙古族民歌《布里亞特宴歌》、哈尼族歌曲《月亮喊下來》等極具地域特色的歌曲,展示了各民族的特色與風采;《龍的傳人》《愛永在》《迎風飄揚的旗》《懷念戰友》等歌曲,則唱出了華夏兒女的愛國熱情。三場演出,場場爆滿,掌聲不斷。
“三個組都非常有特色,大家都選擇了歌唱長江,弘揚長江精神,用歌聲來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特別是成人組,以青年為主,讓他們來歌唱長江,能更好傳承長江精神。少兒組則用稚嫩的童聲表達自己的心聲。”中國合唱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馬俊英說,合唱在我國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可凝聚人心,使社會和家庭更和諧。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神龍小學“小龍人”合唱團的陳思瑜已經唱了4年合唱,與小伙伴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參加過各大合唱比賽,這個過程很有成就感,也從中體驗到了音樂和合唱的快樂。”
省合唱協會會長、著名合唱指揮家田曉寶說,此次匯演是近年來我省主辦最大規模的全國合唱展演,既聽到了原生態的少數民族歌曲,也有流行、影視作品改編作品,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性和多元化特點,全方位展現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看到舞臺上享受音樂的歌者們,田曉寶說:“大家回歸音樂本身,充分享受合唱藝術,此時此刻正是心靈的享受。”對觀眾來說,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高水平合唱團的表演,對湖北的合唱藝術事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合唱藝術蓬勃發展
舞臺下,參演的演員們對藝術的熱愛溢于言表。
我省的老年大學夢之聲女子合唱團團長李冬蓮覺得合唱特別美。“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藝術,2008年加入了合唱團,一直堅持就是因為熱愛。團里的姐妹們也都享受和熱愛藝術之美,可以陶冶情操、豐富生活。”李冬蓮介紹說,“我們特意選擇了《夏秋謠》這首講武漢的歌曲,希望能在這個舞臺上向全國展示武漢、展示長江。”該合唱團成立已有16年,多次在全國各地演出,弘揚長江文化。
“合唱和獨唱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和聲的美,我們特別享受這種美。”福建漳州市薌韻合唱團團長白玉群介紹,合唱團共有60多位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都因熱愛藝術而加入合唱團,與其他團隊不同的是,成員從70年代到50年代的都有,有的還在上班。
合唱也深受小朋友的喜愛。“印象最深的就是見到了長江!”來自內蒙古包頭市小麗花合唱團的劉銘皓說,他乘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遠道而來,第一次看到浩蕩的長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合唱是非常有群眾性的活動,大家都能一起唱起來,用聲音表達情感。”省合唱協會副會長陳智勇介紹,近年來我省合唱藝術蓬勃發展,僅武漢市音協合唱藝委會就有80個會員團,除此之外,還有各類合唱團,參與合唱的人數保守估計有幾萬人。“合唱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精神需求。在合唱中,大家一起配合,在參與的過程中收獲美,這是很可貴的體驗。”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