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郭蕾 通訊員 樊紅)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居民家門口的“重要小事”,也是貼近民生、貼近生活品質的大事。近年來,襄陽市襄城區荊州街社區著眼破解老舊小區治理堵點難點問題,以完善的黨組織體系為引領,堅持以“板凳會”議事協商平臺推動小區治理“內外兼修”,著力讓老舊小區煥發新氣象。
據了解,襄陽市襄城區荊州街社區地處襄陽老城區的中心,房屋老舊基礎設施差、老年群體多、流動人口多。近兩年來,荊州街社區以紅色驛站為陣地,社區工作人員、轄區單位、物業、居民代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通過一場場板凳會為小區建設和管理出主意、提建議,并整合轄區內各方面資源共解小區治理難題。
一場“板凳會”,“共謀”居民需求
荊州街社區轄區內的生活四區,共有6棟房屋15個單元由8家市直單位家屬樓組成,該小區緊鄰四中義教部、荊州街小學等,屬于典型的“學區房”,院內大部分房屋已經多次進行交易,原單位處于半管理狀態。居民的需求和愿望是什么?通過一場場“板凳會”,社區匯集了多方的意見和建議。

板凳會現場
“生活四區家屬院在改造之前,地面破損坑洼不平,車位少停車難,電動車‘飛線’充電亂象,消防通道被違建占用……諸多問題困擾著社區居民。我們就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居民訴求”。社區工作人員稱,線上請年輕一點的居民們在微信群收集大家的需求和意見,線下請社區人員和黨員、業委會一起敲門入戶和老居民面對面進行溝通充分聽取意見。在多方力量共同參與下,小區的花草種植變的更規范有序了,老年活動室、集中充電棚也都都改造到位了,停車位也重新安排規劃了,居民的基本訴求逐步得以實現。
一個議事平臺,“共評”服務功能
“小區的停車位是增加了,可是綠化明顯不足”。生活四區改造后,在“居民議事群”里收到小區居民的評價及建議后,社區及時反饋給施工方,因地制宜在小區內增加了多處綠化;針對樓道內擺放花盆現象,居民們紛紛在微信群里點評:建議將自家的花盆搬到樓下集中展示,打造“共享花園”,此舉不僅解決了居民種花的“難題”,也提升了小區的顏值。

改造后的電動車棚
同時,在居民們的共評中還產生了“最美陽臺”、“最文明樓道”等等,通過議事平臺,社區服務不斷加速升級。
共建美麗社區,“共享”美好生活
現在的生活四區,一進門便能看到讓人賞心悅目的“共享花園”;新施劃的停車線,一輛輛汽車有序擺放,小區里再也沒有“橫七豎八”的亂停現象;新建好的集中充電棚里,三車停放整齊有序,“飛線充電”的安全隱患得到有效解決;紅色驛站里,每天都很熱鬧,“紅馬甲”、“藍馬甲”們忙著為轄區老人、兒童提供義診,手工、讀書會等各類志愿服務,居民們積極參與并紛紛稱贊......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這些看得見的變化,切實給小區環境帶來了新氣象,居民們都由衷地欣喜,幸福感滿滿。

改造后的小區環境
報名單位:襄陽市襄城區古城街道荊州街社區

【專家點評】
板凳會架起社區治理“連心橋”
□劉小燕(長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幾條板凳、幾杯清茶,不拘形式、不講排場,利用空閑時間、隨叫隨到,學文件、談家事,議治理、謀發展,“板凳會”氣氛熱烈。
隨著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板凳會”在襄陽市襄城區荊州街社區內生活四區的隨時召開,這里已經實現了“老區”變“新區”、“鄰居”變“親人”的跨越。
他們以“板凳會”,問需于民,通過居民群眾收集社情民意,變“組織意圖”單向工作導向為“組織意圖”和“群眾所需”雙向工作導向;問計于民,變“群眾看”為“群眾干”,充分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大家參與到社區建設和治理中,在培養居民“我的社區我的家,建設治理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識的同時,增強了大家對社區的歸屬感;問效于民,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了隨著人居環境的改善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所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也隨之全面躍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