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雅曼)正午時分,街道上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原來是江岸區法院的執行法官正走街串巷、查人找物。
腳步聲停住,執行法官來到位于某小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從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被執行人李某的家庭成員信息。
“總算有了新的突破口。”這樣想著,新的執行方案也悄然成型。
“首次上門”,結果出乎預料
事情還要從一起買賣合同糾紛說起。
幾年前,申請執行人某公司向被執行人李某出售一批機器,成功交付后,剩余6萬余元尾款卻“沒了音訊”,公司多次催討無果,無奈之下將李某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認定,李某應支付拖欠的貨款6萬余元。但李某卻一直拖延履行判決義務,案件最終進入了執行程序。
“執行標的額不大,快處置是案件核心。”拿到案卷材料,執行法官很快有了辦案方向。
順著這個思路,執行法官決定第一時間上門,督促李某主動履行。
然而,上門的情形卻出乎執行法官預料。
當天,執行法官來到李某家中,剛亮明身份,李某便打斷了法官話頭,說道:“我知道你們為什么事來,真不是我不愿意還錢,主要是這幾年我生意周轉出現問題,實在沒錢還。”
說罷,便拿出手機,向執行法官一條一條翻看微信聊天記錄。聊天列表里,幾乎都是“不買了”“退款”的消息。
“另辟蹊徑”,案件有了方向
看著李某眉頭緊皺,執行法官首先耐心安撫,讓李某將實際困難一一傾訴。一個多小時的耐心溝通,李某焦躁的情緒得到緩解,執行法官趁熱打鐵做起釋法明理工作。
“還是要想辦法籌錢還款,拒不履行有可能會被拘留、罰款、限制高消費,對你以后的征信、生活都有影響。”
執行法官反復分析利弊,李某的態度也有所轉變,表示“盡力試試”。
此后幾天,執行法官邊查控財產,邊等著李某的消息。然而,不僅查控發現其名下確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李某也“杳無音訊”。
如何破解“僵局”?執行法官決定從李某家屬入手,尋找新的突破口。
在黨群服務中心了解到李某家屬聯系方式后,執行法官第一時間和其碰面,講清案件來龍去脈。
“我自己在外打拼,這件事之前確實不知道,錢肯定還,但能不能協商解決?我們家的情況……”
李某家屬欲言又止,執行法官明白其顧慮,說道:“申請執行人那邊我再做做工作,你們也要盡最大努力籌錢,積極配合法院。”
耐心溝通,終于“柳暗花明”
眼看案件有進展,執行法官繼續想辦法推進和解工作,多番向申請執行人講清案件情況和李某實際困難。
“我也是做生意的,清楚他們的困難,官司走到這兒,我們也只是想要個態度,只要他們誠心還,金額我們可以讓一點。”
得到肯定的答復,執行法官“松了一口氣”。也是在這天,李某家屬打來電話,告知已經籌集了4萬余元。
晚8點的法院辦公室里,執行法官最后一次和雙方溝通,最終確定了和解方案。第二天,李某便依約將全部和解款項打入法院指定賬戶。
案件順利執行完畢后,申請執行人特意送來感謝信,寫道:“感謝法官,在我們的案件中展現出的司法效率和職業素養,保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和法院的權威。”
書信內容簡短,卻是為企紓困解難留下的難忘印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