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王會)8萬元,三度奪得!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獎特等獎,他一人獨攬24萬元獎學金。近日,這位愛穿格子衫的博士生走紅網絡。他不僅發表多篇國際頂級期刊論文,斬獲國際科研賽事大獎,還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他就是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23屆校級優秀博士畢業生——鄭卓。

2024年,鄭卓第三次榮獲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獎特等獎。從一名初入大學的少年,到如今的青年學者,他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完成了蛻變。碩士階段,鄭卓進入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攻攝影測量與遙感。最初,他的研究方向是目標識別與定位,隨著科研能力的提升,他開始思考如何選擇更具挑戰性的課題。他始終認為,科研的價值,在于服務國家發展,“我的研究方向,應該緊貼國家需求。”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一個少有人涉足的領域——災害及其變化。如今,鄭卓的研究成果已在國家災害應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經的報國信念,如今已枝繁葉茂。

災害監測與變化分析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方向,但鄭卓深信,這項研究能夠為國家提供實際幫助。“災害發生時,遙感技術能成為穿透陰霾的光。”2022年,在武漢大學研究生學術創新獎答辯現場,一位評委老師向他提出了一個問題:“除了災后評估,遙感技術能否實現災前預測,從而更大程度減少損失?”這一提問,成為他科研路上的重要啟發。在他看來,遙感不僅是災害發生后的“救援之眼”,更應成為災前預測的“智慧之腦”。從防災、減災到救災,遙感技術在每一個環節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強有力保障。科研之路,并非坦途。鄭卓始終相信——“有些牛角尖,值得鉆。”他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看似微小的問題。在他看來,每一個算法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細節,唯有深入復現、不斷改進,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科研之路漫長而艱辛,但鄭卓并非孤軍奮戰。他的導師——鐘燕飛教授、張良培教授,給予了他深遠的影響。“他們是我科研路上的燈塔。”在兩位導師的教導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成為他科研生涯中的信條。老師們對學生嚴格要求,但也充分尊重學術創新,為他營造了寬松且充滿挑戰的科研環境。在這樣的熏陶下,鄭卓不僅培養了求實嚴謹的學風,更懂得科研不僅要有成果,還要能讓學界內外的人理解其價值。他深刻意識到,“科研人需要具備優秀的表達能力,能夠清晰展現研究的意義。”
如今,鄭卓正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人工智能實驗室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從珞珈山到斯坦福,他始終堅持初心——“將小我融入大我,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