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方俊 陳祎夏 徐浩 )11月8日,浠水縣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縣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浠水縣圍繞城區和農村兩大板塊體系進行謀劃布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布局有致、供需有序、服務有效、延伸有力。

新聞發布會現場。袁杰 拍攝
注重優化布局
浠水縣投入近2億元圍繞“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搭建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突出科技賦能,建設數字化智慧系統,整合居家護理、健康醫療等需求信息和供給資源,形成“系統+服務+老人+終端”供需鏈市場。
突出普惠擴能,整合城區集中養老、社區餐廳、老年學堂、康養娛樂、醫養結合等基礎服務功能,推進“15分鐘便捷養老服務圈”試點,建成青云、蓮花池等社區養老綜合體13個。建成幸福食堂34個,基本形成可復制、可持續的幸福食堂運營模式。
突出機構提能,整合政府閑置資源,按照全縣東、西、南、北、中打造蔡河、關口、散花等5個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面向社會老年人提供代養、托養、康養等服務。加大民辦養老機構支持力度,該縣兩家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社會代養人員近400人,縣金螺灣老年公寓成為該縣養老機構的“民辦品牌”。

養老機構。袁杰 拍攝
注重深化改革
浠水把改革創新作為關鍵舉措,“開門辦院”“公建民營”“旅居養老”“醫養結合”等相繼試點,成效明顯。縣社會福利院試點推行養老機構“開門辦院”,將福利院幸福食堂、中醫閣、老年活動中心等功能區和休閑區面向社會開放。
自“開門辦院”后,福利院每天接待前來休閑娛樂的老人200余人次,真正實現居家、社區、機構等養老模式融合發展。引進市場主體投入600余萬元,“公建民營”,將老婦幼保健院改造成縣級失能特困人員康養照護中心,建設周期到投入使用不到100天,目前已入住失能特困人員252人,輻射周邊7個社區、6個村,直接受益老年人達1.2萬人。
依托三角山豐富山水旅游資源,開發旅居養老,嵌入青山、綠水、村落等文化旅游產業,因地制宜融入田園居家式、公寓療養式、親情托養式等新型養老模式。積極倡導中醫藥產業進駐養老機構,大力推進“醫養結合”,縣社會福利院、縣失能人員康養照護中心聯合相關醫療機構還設立了便民醫療窗口。

養老機構 。袁杰 拍攝
注重機制創新
浠水始終堅持“政府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思路。主動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年投入700余萬,通過購買服務,以片區為單位遴選4家市場主體,投入200余名助老員,為全縣7500余名分散的五保、低保、失能老人上門服務。
統籌留守婦女、低齡老人等農村人員力量,組建農村養老服務隊伍,在轄區內開展鄰里互助式養老服務,實現就近就業增收。在城區社區試點開展“低齡存時間,高齡換服務”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建立“愛心積分”公益臺賬,利用智慧養老信息平臺引導志愿者或低齡老人通過儲存愛心服務時長兌換互助養老服務。
針對當前不斷增長的個性化、高端化的養老需求,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先后引進了三泉、養心谷、長生文旅等五大康養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均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可提供康養床位2700余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