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青春飛揚·智匯黃石行”10萬名在漢大學生游黃石活動熱火如荼開展。大學生們既被黃石山水風景、產業發展所吸引,也為黃石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所感嘆。這也是黃石開展紅色基因傳承工程的一個縮影。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和政治標識,是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育人因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 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近年來,黃石市注重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創造性開展紅色教育,激活紅色基因傳承密碼,拓展思政育人新路徑,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風新貌。
以紅色資源賦能,激活傳承紅色基因的“源動力”
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和利用。提檔升級龍港革命歷史紀念館展陳,修繕改造紅軍樓紀念館、紅十五軍組建地舊址等紅色遺址,啟動紅三軍團建軍舊址改造升級計劃。2個村獲評“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1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入選湖北省“百校百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2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入選全省《我要找到你》紅色主題MV。
推動紅色文旅融合。因地制宜開發“紅色+文化研學”“紅色+鄉村振興”“紅色+文旅演出”等多種文旅體驗模式,促進紅色教育與文化旅游互融共進。大冶市曹家晚村融合紅色研學、鄉村旅游,連續兩年舉辦紅色文化旅游節,沉浸式紅色劇游吸引眾多游客,“曹家晚”紅色IP爆火出圈。還有9處紅色基地入選“青春飛揚·智匯黃石行”10萬名在漢大學生游黃石參觀線路,7個紅色點位入選廉潔文化主題精品體驗線路,5個紅色基地入選校外教育實踐活動基地,6個紅色地標入選湖北10大紅色旅游主題線路。
開展網絡紅色教育。用好用活黃石黨史資源,持續開展網絡紅色教育。制作展播《紅色記憶——黃石黨史故事》系列短視頻50期,其中,《英勇的紅三軍團》在江西、湖南、陜西、新疆、西藏等地巡回展播,系列短視頻每一集均被新華社、中宣部黨建網、《中國檔案報》及湖北、江西、湖南、陜西等地50余家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全網點擊量超6000萬,海內外跟評留言4000余條,成為近年來國內最具熱度的現象級傳播案例之一。工作經驗被新華社客戶端、中宣部黨建網、中國檔案報等媒體報道。
以宣教活動潤心,凝聚傳承紅色基因的“向心力”
注重實踐體驗。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等時間節點,組織強國復興有我、全民國防教育等主題宣教活動。開展“遠足祭英烈 紅色基因代代傳”紅色遠足、“禮敬革命先輩 傳承紅色基因”為烈士“描碑”“畫像”、“青少年進軍營”等實踐體驗活動,常態化開展紅色影像配音秀、“紅色故事我來講”、黨史知識競賽、紅色宣講微視頻征集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不斷增強紅色教育的體驗感和吸引力。
注重文藝育人。綜合運用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網絡視聽等多種藝術樣式,推出體現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的紅色文藝精品,先后編演《寄往天堂的信》《富川霜葉紅》等紅色劇目,推出《永遠的豐碑》、《蓮花湖畔》等戲曲,創作國畫作品《長征》和《延安塔》、烙畫作品《永不熄滅的燈火》、水彩作品《青丘之六》等紅色題材文藝作品,通過“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文藝下鄉、主題書畫展等形式,送到群眾家門口,以豐富細膩的藝術表達讓更多人銘記英雄、銘記歷史,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注重融入日常。遵循全民參與、長期堅持、講求實效的方針,突出時代主題、注重思想內涵、鼓勵群眾參與、深化教育熏陶,大力推動紅色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軍營、進網絡。將紅色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一體宣傳,注重與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明法治教育等一體推進,做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不斷推動紅色教育走深走實。
以思政教育鑄魂,增強傳承紅色基因的“聚合力”
打造紅色思政干部課堂。將紅色文化、革命文化作為思政課必學內容,安排進主體班教學課程,融入黨員干部培訓學習之中。市委黨校將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現場教學作為干部培訓固定動作,組織學員看紅色舊址、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成為常態,讓紅色成為思政課的鮮亮底色。陽新縣委黨校著力打造“陽新紅色革命歌曲”“紅色詩詞吟唱會”“紅色黨性教育”“紅色現場教學”的“四紅”教育體系,不斷擦亮黨校“紅色學府”底色。
打造紅色思政高校課堂。將紅色基因內容有機嵌入思政課程體系,全面推進思政課程高質量發展。重點打造思政“金課”,3項獲評省級示范課程,1項獲評國家級示范課程。《黨的女兒》等一批紅色思政金課獲得廣泛關注。不斷豐富紅色思政教育形式,通過舉辦“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藝術作品展”“我最喜愛的習言習語金句硬筆書法競賽”“一·二九中華經典誦讀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思政課堂延伸至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推進紅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大思政課”建設。
打造紅色思政社會課堂。積極推動資源共建共享,組織高校和紅色場館、革命遺址之間建立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將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思政資源優勢。湖北師范大學與湖北水泥遺址博物館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湖北理工學院與大箕鋪鎮共建紅色文化研學基地,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與與紅十五軍組建地舊址等地協商共建思政實踐教育基地,通過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探索“大思政課”教育教學和紅色文化研學新模式。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梅定祥(黃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
責編:呂鑒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