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嘉興1月14日電(黃彥君 沈家雯)一條小蛇位于畫面中央,周圍以牡丹、梅花作陪襯……農歷蛇年春節臨近,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洪合鎮,洪合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雪敏精心創作一幅刺繡作品,寓意花開富貴、吉祥如意。
“蛇代表智慧和神秘,牡丹代表富貴和美麗,表達新春祝福。”在王雪敏看來,洪合刺繡飛針走線中繡的是生活,自古以來,不同主題刺繡,抒發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她的記憶中,刺繡是當地代代相傳的技藝,自小她便在繡花世界耳濡目染。舊時,在洪合鎮,刺繡多見于婦女勞作所穿圍裙上。當地習慣將圍裙喚作“小圍身”,一條繡工精湛、花紋多樣的小圍身,是江南婦女日常生活中重要裝飾品。
《梁祝》《雷峰塔》《桃花扇》……與其他刺繡不同,傳統洪合刺繡在傳承蘇繡基礎上,將中國傳統戲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與場景融入其中,既有纏綿悱惻兒女情長,也有忠孝節義家國情懷,折射出農家婦女樸素審美情趣。
王雪敏分享道,洪合刺繡強調針法、繡法綜合運用,短針細密、針腳平齊,尤其在繡制人物時,為表現人物臉部皮膚,多使用平針,造型稚拙,具有較高審美價值。
隨著地方特色文化表達方式不斷創新,洪合刺繡有了新的時代內涵,其與秀洲另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秀洲農民畫實現融合,重在展現農民日常生活場景,講起民眾身邊事。
“以往繡制內容多為戲曲場景,現在則更多繡制農民畫。農民畫色彩豐富,可以用不同顏色絲線,通過精細勾勒,展現出細膩而自然效果,使作品層次分明。”王雪敏說,刺繡作品像是農民畫的精致縮影,以更加立體、生動的方式,展示著農民畫的精髓。
從遙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浪漫傳說,到以鄉村生活為底色,描繪農民日常所思所感,洪合刺繡不僅是流傳近百年的手工藝,更是一部歷史畫卷,見證著鄉村精神風貌變化。
近年來,為提升洪合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技藝水平及傳承能力,洪合鎮文化站積極行動,通過組織刺繡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教授學員、選拔人才。同時,在創意刺繡上下功夫,將其融入杯墊、桌墊、掛墜等生活用品,使刺繡重新走進現代人日常生活。
洪合刺繡的內容、載體在變,但其傳遞的美好生活祈愿不變。望著手中蛇年主題刺繡作品,王雪敏說,“專注于刺繡的那一刻,我能夠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沉淀,仿佛整個世界都為之靜止。希望無論年齡大小,熱愛刺繡的朋友都能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傳承和發揚這一傳統藝術。”(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