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余建新、羅光奇、黃金玉)農歷每月十五,是英山縣陶家河鄉“趕集日”,附近鄂皖兩省的商販、村民不約而同的從四面八方匯聚陶家河,品嘗各地特色美食,買賣生產生活物品,游覽長征文化公園,在大山里共建共赴共享一場“盛會”。

1月14日,是農歷甲辰年臘月十五日,也是年度最后一個“趕集日”。清晨的陶家河,商販的吆喝聲、汽車的鳴笛聲、游客的喧嘩聲此起彼伏,清冷了一夜的大山,忽然就這么熱鬧起來,也就宣告趕集正式開始了。
趕集,最受歡迎的還是各地的美食。河圖的燒餅、白帽的糕粑、古坊的玉米酥、羅田的炒板栗,以及本地的油面、油炸小酥肉、奧爾良雞翅等等,熱氣騰騰的煙火,色香俱全的美食,引誘著人們爭先恐后的駐足購買,而后聚在攤前,一邊津津有味嘗著美食,一邊說著各自新鮮事。
“石頭咀麻花,兒時的記憶,味道杠杠的。”從外地打工回來的陶家河鄉占家河村村民肖本初說,今年他特意提前半個月從廣東回來,就是為了趕上今天的集會,現場他還購買了許多當地的天麻、黃芪、茯苓等特色食材,準備郵寄給外地的同事朋友,讓他們嘗一嘗大山里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購買年貨,是村民本次趕集重要目的之一。商販們早就洞察先機,精心準備了琳瑯滿目的各色商品,過年的蒸籠、鍋瓢、碗筷,對聯、棉鞋、衣褲,草莓、砂糖桔、糖心蘋果,新鮮蔬菜、牛羊魚肉等,各類商品應有盡有。

“今天賣了3頭牛共計3.5萬元。”夏家河村村民謝先勇說,很多來趕集的村民和他一樣,借助集會把家里養的牛、羊、豬進行售賣,再購買其它過年的物資。因此,縣城的很多市民,驅車四十公里山路跑來趕集,就是為了搶到地道的牛羊肉,過年招待親朋好友。
陶家河鄉地處大別山南,生態環境優美,紅色資源豐富,2023年建成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修繕了鄂豫皖省委擴大會議舊址、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牛背脊紅軍戰斗遺址等等,是同時具有“綠色”“紅色”兩張名片的鄉鎮。

“今天園區人流量增加了300%。”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小陳講,隨著長征文化公園修建和設施完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趕集+游覽長征文化公園幾乎成了外地游客標配。
“沒想到趕集這么熱鬧,沒想到陶家河風景這么美,沒想到這里有這么多感人的紅色故事。”安徽省岳西縣陳先生游玩后說,早些年他就知道這里有趕集的習俗,但是覺得路途遠、單赴趕集不劃算,這次陶河之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陶家河是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好地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