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不斷走高,創造中國影史新紀錄,“哪吒”這一經典IP也爆火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天津、四川宜賓、安徽蚌埠等開啟了搶人大戰,紛紛“認領”哪吒的家鄉。
天津文旅在網絡平臺發文“哪吒鬧海在天津陳塘(天津河西)”,列舉天津河西區陳塘莊一帶一直流傳著哪吒的傳說故事,過去還有哪吒廟、李靖行宮。
四川宜賓認為,宜賓南廣鎮陳塘關才是哪吒出生地。南廣河與長江交匯處的龍脊石據說由被哪吒打死的龍王三太子尸骨化身而成,并列舉了哪吒洞、哪吒行宮、天池公園還生閣等當地名勝。
安徽蚌埠則認為,這里的固鎮縣和哪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九灣河、陳塘渡、老龍潭等地名與地貌,都與《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鬧海”情節高度吻合。
事實上,爭奪文化名人故里的新聞早已不稀奇,無論是歷史上活生生的真實人物,還是神話傳說中的知名人物,都曾有不少地方爭搶過。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宋洋洋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地方政府爭搶文化IP的邏輯很好理解,形成熱度和關注度,提升城市知名度,再進一步吸引游客。但他坦言并不看好對所謂家鄉、出生地的爭搶,“中國有句老話‘英雄不問出處’,對于文化資源道理也是一樣。尤其是對能夠形成強勢文化符號和IP的資源,我們不應該只盯著資源本體是什么,而是要關注能夠把它開發、展現、活化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說,要從一個靜態的符號、靜態的資源,變成一個與當代審美和價值相結合形成的當代產品,這一點更重要。”
哪吒民俗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黃運松此前接受媒體訪問曾表示,對此不必太過較真,哪吒是傳說中的人物,不存在具體的家鄉。即使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曾將宜賓命名為“中國哪吒文化之鄉”,也是認為哪吒文化滲透于宜賓民間信仰和民間習俗等領域,內容豐富傳承有序,并不意味著是要給哪吒“上戶籍”。
在宋洋洋看來,與其爭奪哪吒的出生地,不如依托這樣的文化資源和IP形成新的消費空間、新的體驗場景、新的文化作品,甚至由此能夠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帶動一批相關企業圍繞這樣的IP形成產業集群,產生更多像《哪吒之魔童鬧海》這樣的電影或是相關游戲,甚至更多不設限的相關數字形態產品,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他強調,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里,像哪吒、孫悟空等這樣耳熟能詳的文化符號和IP,絕不僅僅是一個區域的概念,它一定是全民、全國甚至是全球的概念。對各地方政府來講,更加需要考量的重點在于對這一文化IP長期性的培育、滋養和轉化,而不是說有了熱度就沖動上馬系列活動,而不考慮項目的可持續性。
正如哪吒系列電影的導演餃子在采訪中所說,他是五年磨一劍才出來這樣一部精品。宋洋洋認為,這或許也可以給各地政府一個啟示,即守正創新、深挖文化,講好故事、做好轉化,“守住真正的文化價值,才能帶來長久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