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陳佳、陳帥)“心里裝著別人,日子才過得踏實。”翻開石定清的日記本,密密麻麻記錄著志愿服務的點滴:1月16日為優秀文明好學生授獎、2月20日參加走家串戶慰問特困家庭活動、4月6至8日參加社區組織的創文、創衛活動,主要內容為撿垃圾……
樁樁平常事、件件暖人心。他牽頭成立“學雷鋒小組”,帶動鄰里互助奉獻;組建“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助力城市文明建設,用十八載志愿服務,書寫“老有所為”的人生答卷。

一顆紅心永向黨
石定清的奉獻情結,源于軍旅生涯的千錘百煉。
1968年12月,年滿18歲的石定清報名參軍,被送往北京某炮兵部隊服役。
在部隊,石定清刻苦訓練軍事本領,處處帶頭爭先,在一次戰備訓練中頭部和雙耳受傷,左耳耳膜被震穿孔。由于其表現出色,被上級任命為班長。兩年后,他在部隊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4年退役后,他進入大冶有色公司,從基層工人到國企干部,始終保持著“能吃苦、能吃虧,干好事、干實事”的作風,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2002年,為了減輕單位負擔,石定清響應單位政策,主動辭去領導崗位,將機會讓給年輕人。
退休后,石定清的時間漸漸充盈起來,部隊里的“學雷鋒”傳統在腦海中不斷浮現。
“社區是與居民直接打交道的基層組織,正需要有人去奉獻力量、傳遞溫暖。”他思索著,暗暗下定決心,“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為群眾做點事!”
2007年3月,石定清牽頭成立“學雷鋒小組”,帶動周邊居民開展幫扶助困、值勤勞動等義務活動,上門看望孤寡老人、為特殊困難居民排憂解難,積極響應群眾訴求。
此后,他們將互助奉獻精神一直發揚至今,從“一人紅”逐漸延伸至“一片紅”,這一干,就是十八年。

一面旗幟聚人心
褪去的是軍裝顏色,不變的是為民初心。2018年,為助力城市文明建設,石定清再次牽頭組建了首支“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又亮出一面紅色的旗幟。
當時,有人質疑:“一幫老頭能干啥?”
“軍人的紀律性就是我們的優勢!”石定清帶領隊員制定排班表,走上街頭清理“牛皮癬”、勸導交通違規行為、調解鄰里糾紛,以軍人特有的執行力,將理念化為行動。
自“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組建以來,他帶領隊友們積極參與城市文明建設,參加理論宣講、治安巡邏、文明勸導、扶貧幫困、愛心捐款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贏得了尊重,收獲了掌聲。
最觸動他的是,那些不經意的溫情瞬間。有一年深秋,一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在小區附近徘徊。石定清硬是在周邊上百家店面挨家挨戶打聽了4個小時,才聯系上老人的女兒。
此后,受幫助的老人女兒凡是見到他,都要好好地感謝一番。“正是這些懂得感恩的人,讓我保持著做好事的熱忱。”石定清說。
鄰居因過道擺放鞋柜爭吵三年,他上門調解,用自己的故事勸得雙方和解;小區更換門禁系統,他擔心居民不便,每晚摸黑上門送卡。社區工作人員說:“在石師傅眼里都是‘小事’,可這些‘小事’卻溫暖了千萬家。”

一曲奉獻映夕陽
退休后的石定清,比在職時更忙。他的身份多了起來:文明監督員、理論宣講員、鄰里調解員……在他看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容易,要把城市管好,讓老百姓的日子更舒心。
1月23日,石定清在乘坐公交去往黃石鐵山的路上,一名50多歲的女乘客突發暈倒在地。
“司機師傅不要怕!我是退役軍人,也是大冶市的志愿者。”見司機及乘客有遲疑,他當即掏出手機錄像,高聲解釋道:“我來為你證明,老人家摔倒和行車安全無關!”
隨后,在石定清的組織下,司機和乘客們合力將傷者送到醫院,直到民警處理完現場才離開。
“當時要是沒人站出來維持現場,可能會耽擱那位阿姨的搶救。”公交司機連聲道謝。
有人勸他歇歇,他摸了摸左耳,憨厚一笑:“年輕時保家衛國,老了服務鄰里,都是本分。”
這種“本分”讓他對榮譽格外淡然。相關部門上門慰問,他多次婉拒:“名額該給更需要的人!”面對鏡頭,他總往后躲:“多拍拍年輕人,他們才是社會的脊梁。”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細水長流的堅守。這位銀發老兵用18年的行動證明:敬業奉獻不是青春的專利,而是生命的本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