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2月24日電(記者 袁秀月)2024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情況如何?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指標能否順利實現?24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就“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相關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新聞發布會現場。袁秀月 攝
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2024年北京重污染天數僅有2天
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介紹,2024年全國PM2.5濃度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是“十四五”以來次好年;優良天數比例為87.2%,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也是“十四五”以來次好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0.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是“十四五”以來最好。三項約束性指標都優于年度目標。
特別是北京市PM2.5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連續4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優良天數達到290天,同比增加19天;重污染天數僅有2天。
李天威表示,應該說天清氣朗的“北京藍”不再是“限時免費”,而是越來越“包月服務、包年消費”。
此外,京津冀地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3.4%,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地區、汾渭平原、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地區PM2.5濃度也同比分別下降13.4%、10.8%、4.8%、4.4%、0.9%。
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取得初步成效。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全國PM2.5濃度下降19.4%,臭氧濃度143.6微克/立方米,下降2.7%,而且連續3年穩定在144—145微克/立方米。
李天威還提到,去年極端氣象條件的影響顯著降低,沙塵天氣大幅減少,由沙塵導致的優良天比例損失為1.9個百分點,明顯低于2023年的3.3個百分點,極端高溫天氣引發的臭氧超標導致優良天數比例損失也不到0.2個百分點,“人努力天也幫忙”。
開啟“打地鼠”模式
今年力爭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指標能否順利實現?
李天威表示,“十四五”以來,全國重污染天數比例穩中有降。“但是,我感覺完成‘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目標,還需要全程開啟‘打地鼠’模式。”
今年要重點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推動治污減排。指導地方加快實施落后產能退出,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清潔取暖、移動源防治等工作,持續深化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強化面源污染治理,真正把減排量拿到手,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排放。
二是科學精準應對重污染天氣。不斷提升預測預報能力,精準、科學、依法應對長時間大范圍重污染天氣,真正做到污染“削峰降速”;完善應急減排清單,實現涉氣企業應納盡納、動態更新,防止“體外循環”;做到應急減排應減盡減、精準落地,杜絕“數字減排”。
三是協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指導重點城市圍繞這兩者共同的前體物,也就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實施協同減排,“冬病夏治”,確保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兩手并用
讓環保投入高、績效好的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近日生態環境部大氣司有關負責同志,在鋼協六屆七次會員大會上講話時表示:“請大家放心,我們絕不會讓環保水平高、投入大的企業吃虧,也不會讓環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業受益”。
對此,李天威表示,這些年,生態環境部堅持兩手并用,一手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大氣環境,讓不想治污不行。另一手創新管理思路,綜合運用金融、價格、財稅、環保差異化管理等政策,激發大氣污染治理的內生動力,想擋你治污都攔不住。
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持續健全長效機制:
一是強化技術引領。建立以環保績效分級為引領的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體系,制定分行業基于績效水平的大氣污染治理可行技術目錄,動態更新、迭代升級,實現技術減排。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拓展環保績效應用場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扶優汰劣,讓環保投入高、績效好的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
三是突出標準引領。對整體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行業,逐步將超低排放要求轉化為強制性排放標準,以標準倒逼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四是強化執法監管。對環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業加強執法監管,對存在偷排、漏排、弄虛作假等主觀惡意違法行為的企業依法依規嚴厲處罰,提高違法的成本。(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