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上白大褂治病救人是醫生天職
但脫下白大褂
我還能用另一種方式守護生命
我叫張學偉
陽新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一名普通醫生
我深知
獻血就是在救人

張學偉(左)查房中。 通訊員 程婭 供圖
(一)
從1998年我就開啟了我的獻血之路
幾天前是我人生中的第98次
總獻血量達到27700毫升
這是什么概念呢?
這相當于6個成年人血液總和
如按照治療量計算
我的血液可以幫助214位有需要的人士
1998年的一天
我結束工作后
填寫登記表、體檢、等待......
第一次無償獻血200毫升
當200毫升熱血緩緩流入獻血袋
我知道有一個病患或許因為我可以得救了
采血醫生對我說
張醫生你血液指標不錯
以后可以嘗試400毫升

張學偉醫生在獻血中。 通訊員 程婭 供圖
有了這次鼓勵
我每隔半年就獻血一次
我還了解到
捐獻“成分血”間隔周期更短
參與頻次更高
一個治療量相當于800毫升全血
成分血能挽救重癥病人
血庫更缺少成分血
從此我開始捐獻成分血
累計達72.5個治療量
(二)
2001年
我加入紅十字會
得知紅會正招募造血干細胞志愿者
我立即申請加入并簽訂捐獻協議
并完成采集血樣的過程
成為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資料庫的一員
作為醫務人員的我深知
一份血樣就意味著一份希望
獻血對身體到底是好還是壞?
我認為適度獻血不影響健康
科學獻血反而促進新陳代謝

張學偉認為,科學獻血有利于促進新陳代謝。 通訊員 程婭 供圖
作為醫生
我可以負責任得請大家打消對獻血的顧慮
我身邊的團隊成員
也相繼加入獻血隊伍
將“熱血”傳遞下去
讓愛心和善意形成循環
讓社會的健康“血液”永不枯竭
這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三)
剛開始獻血
父母和妻子擔心影響身體健康
我怕他們擔心也不敢多說
就這樣一邊隱瞞一邊默默堅持
成為同事們眼里的“熱血先鋒”
當自己身體流淌著的熱血
化作新生命的希望
我心中這份“紅色信仰”早已超越職業的邊界
獻血
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
為保證血液質量
我的飲食逐漸清淡
為保持健康
我多年來堅持運動
每周2到3次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

為讓血液健康,張學偉常年保持運動。 通訊員 程婭 供圖
獻血讓我更關注自身健康
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行者無言
真正的榜樣從不需豪言壯語
在陽新縣人民醫院
還有比我奉獻更多的“獻血達人”
有一位同事甚至累計捐獻了100多次
他們與我一樣
用一袋血的力量
讓“熱血”成為另一種守護生命的“處方”
用醫者仁心托起無數家庭的黎明
用一腔熱血沸騰整座城市
張學偉簡歷:男,53歲,陽新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黃石消化內鏡分會副主任委員。先后獲得2016-2017年度、2010-201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2008-2009、214-2015、2022-202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2006-2007、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
策劃:陽新縣人民醫院宣統科
執行:程婭
記者:田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