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考試即將到來,孩子們難免會感到壓力、焦慮、緊張。
如果這些情緒肆意滋長,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心煩氣躁,意志消沉,進而影響學習狀態。
因此,幫孩子有效地調節考前心態,找回元氣滿滿的狀態非常重要。
老師家長可以這樣幫孩子進行考前心理調適↓
孩子期末考前心理表現
期末考試是對一個學期學習成效的檢驗,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期末季,每個焦慮的考生都有不同的心理表現。
比如:
有的平時學得不錯,但一到考試就大腦一片空白;
有的怕考不過別人,只能每天挑燈夜戰,力求盡善盡美;
有的平時比較“放飛自我”,一到考試就只能賭考點、押考題,甚至到處打聽“小道消息”;
有的訴諸自我安慰,瘋狂轉發“逢考必過”表情包;
還有的陷入焦慮漩渦,越復習越焦慮,越焦慮越想逃避,最后啥也沒復習。
……
幫孩子化解考試焦慮,讓他們保持良好的情緒和飽滿的狀態,迎接考試和各種挑戰非常重要。
家長這樣幫孩子做好考前心理調適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幫助孩子調整到行動積極、心態從容的應考狀態呢?一起來看——
01
用心看見之“共情法”
即使“久經沙場”,每個孩子面對期末檢測依然會有緊張焦慮,特別是學習基礎不是很好的孩子,更容易陷入自責、內疚、自我懷疑的漩渦:“都要期末了,我怎么還是管不住自己”“我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還是學不好”“我現在開始復習,還來得及嗎?”這些內心的掙扎、痛苦在生活中可能就會變成一點就炸的“火藥桶”,或是完全躺平的“破罐破摔”。
此時,我們需要用心感受孩子此刻真正的需求,聽得到他們內心的呼喚,給予孩子準確的情感回應,這份“看見”,就是對孩子期末焦慮最好的撫慰。
02
雙向奔赴之“激勵法”
這段時間,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擁抱,信心是可以傳遞的。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特別有力的情感支持,能讓孩子內心安定。
所以,早上出門,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在溫暖中開啟活力的一天;晚上回家,也給孩子一個有力的擁抱,在支持中感受家的溫馨與力量。
03
積少成多之“過程法”
期末前最后一段時間,不少孩子會覺得“努力也沒什么用”,就容易產生懈怠。家長不要急于批評,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給予建議,比如:不管這些知識點能不能全部復習完,先理解這道題再說……這些具體的目標,因為小,容易達成,會以最快的周期激活孩子的勝任感。
同時,家長也要在細心的觀察中,肯定孩子的點滴努力,不要只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更注重過程,比如:昨天一回家就看手機,今天是一回家就做作業,這就是自覺性提高了。
04
反其道而行之“冷淡法”
平時適度“加壓”,期末前適度“冷淡”孩子的學習。平時多關心,多鼓勵孩子,而在期末的日子里,家長從言辭上適度“冷淡”孩子的學習,避免過分關心,讓孩子自己安排學習計劃,調整學習狀態。
05
歲月靜好之“常態法”
家庭環境不要過分緊張,家庭環境對孩子的精神狀態影響極大。有的家長長期或在期末有意或無意地制造出緊張的氣氛,為孩子督戰助陣,以示關愛。
其實,這樣做反給孩子造成一種壓抑、煩悶的心態,影響復習和考試,保持常態即可。
06
腳踏實地之“理解法”
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往往就會過高地預估孩子的能力,過早地催熟孩子。
如果不允許孩子犯錯,不允許孩子干除了學習之外的事情,長此以往,孩子的主動性就會被逐漸磨滅,甚至有的孩子還會變得行為扭曲,急功近利,畏首畏尾,想贏怕輸。
家長不妨結合實際情況,多多理解孩子,鼓勵孩子,這樣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
老師這樣幫孩子做好考前心理調適
01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宣傳
課堂滲透。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如情緒管理、壓力應對等,讓學生逐漸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專題講座。學??裳埿睦韺W專家或學校心理教師為學生舉辦專題講座,通過深入講解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念,學會自我調節。
02
制訂個性化學習計劃
指導制訂復習計劃。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進度,幫助他們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確保每個知識點都能得到充分地復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平時可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培養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使他們能夠高效利用時間進行復習。
03
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個別輔導。對于心理壓力較大的學生,班主任或心理教師可以進行個別輔導,了解他們的困擾和需求,給予積極的反饋和建議。小組討論與分享。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學習方法和心得,讓他們相互支持、共同進步。同時,學生也可通過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感受,減輕心理壓力。
04
組織多樣化的放松活動
體育活動。教師可組織籃球賽、足球賽等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釋放壓力,增強團隊協作能力。文藝活動。教師可舉辦音樂會、舞蹈表演等文藝活動,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中放松心情,緩解緊張情緒。
戶外拓展活動。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戶外拓展活動,讓他們在大自然中感受寧靜與和諧,從而減輕心理壓力。
05
放松訓練與積極暗示
深呼吸與放松訓練。教師可教給學生如何在緊張時通過深呼吸和放松訓練來平復情緒。積極暗示與自我激勵。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用積極的語言暗示自己,增強自信心和應對考試的能力。同時,教師應鼓勵他們設定合理的目標,避免過高的自我期望帶來的壓力。
06
建立家校合作機制
與家長溝通。教師應定期與家長溝通,共同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情況,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應引導家長進行合理期望,減輕孩子的心理負擔。
家長教育。學校可通過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傳授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07
關注個體差異與特殊需求
因材施教。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進行心理減壓。例如,對于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個別輔導和小組討論等方式幫助他們緩解壓力;對于外向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組織更多的團隊活動和社交活動來減輕壓力。
特殊需求關注。對于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如單親家庭學生等),教師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照顧,確保他們也能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來源:中國教育報、成都教育發布、海教思維等
編輯:桂思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