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彭珂 余安卓 張露)在氣象觀測站“制造”雷雨,用天氣瓶解碼云層奧秘。3月23日世界氣象日,華中農業大學氣象觀測場變身神奇科學樂園。30組親子家庭在沉浸式游園中,通過“理論科普+情景模擬+實踐操作”三重體驗,種下氣象科學的種子。

在氣象觀測場科普長廊,九塊科普展板串聯起知識鏈條。來自植科院的志愿者結合武漢十年極端天氣案例,以“暴雨預警信號顏色等級”“高溫預警農業應對”等實用內容為切入點,通過情景問答引導孩子們認知五大氣象災害。“原來紅色預警是最高級別的氣溫預警!”五年級學生李瑾瑜在任務卡上認真標注預警信號對應防御措施。

科技賦能讓氣象教學更具沉浸感。在災害模擬體驗站,孩子們通過操作氣象模擬裝置,親手“制造”了雷雨、干旱等天氣現象。通過調節溫濕度、氣壓等參數,小朋友們直觀地感受到了氣象要素與天氣現象之間的關系。拼圖游戲中,小手指將積雨云、干旱成因模塊精準歸位。“我拼出了卷積云,說明之后天氣會變晴!”11歲的任柏帆興奮地向媽媽展示拼圖成果。

氣象文化的傳承在動手實踐中悄然實現。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孩子們化身為“小小氣象員”,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天氣瓶。“快看,我的天氣瓶變渾啦!”一位小朋友自豪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觀測場上,層云、積云、卷云等云圖特征通過動態投影直觀展現。“云朵拼圖”挑戰賽如火如荼,孩子們將云朵貼紙貼到背景板的正確位置。“原來云朵有這么多不同的名字,真是太有趣了!”一位小朋友在完成挑戰后,興奮地與家長分享自己的收獲。活動尾聲,掛滿心愿樹的卡片上歪扭寫著:“希望中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下次我還想來這里闖關。”

“科普教育要像滴灌一樣精準滲透。”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凌霄霞老師介紹,團隊將抽象氣象原理轉化為20組可觸摸模型,6-12歲兒童通關4個主題區即可解鎖氣象預警全鏈條知識。
此次世界氣象日活動還吸引了來自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Patricio Grassini教授參觀交流。Patricio Grassini充分肯定了活動的創新性:“通過沉浸式體驗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對提升公眾氣象防災素養具有重要價值。”他表示,本次科普活動通過多元互動設計,生動呈現氣象科學知識,為中外氣象教育交流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本次科普活動由湖北省作物學會聯合植科院栽培與耕作教研室、學院團委、工會以及教師發展分中心等多個部門共同主辦。圍繞“攜手縮小預警差距”主題,以“氣象預警”為核心,設置了四大主題區域,創新打造“游園闖關”模式,讓氣象知識“活起來”“動起來”,切實推動氣象預警“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