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奔涌,南海浩渺,千年嶺南文脈在時代浪潮中激蕩前行。
站在廣州國際金融城起步區,機器的轟鳴聲不斷傳來,一棟棟大廈以嶄新的面貌矗立眼前,一片綜合金融總部集聚區已初現雛形。而在一路之隔的金融城北區,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從羊城創意產業園中拔地而起,以“豎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之姿,將廣東的文化自信和創新氣質展露無遺。

羊城創意產業園。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攝
如果從百米高空俯瞰,看得見的是人流、車流、物流的快節奏運轉,但其澎湃之力更在于看不見的地方——正如江流交匯之處,文化、金融、科技在其間激烈碰撞,又匯聚融合。
其中文化的一脈,不僅來源于羊城晚報多年來深耕“媒體+”的深厚積淀,更源于羊城創意產業園的數字創意集聚生態。目前,園區已集聚200多家文化新業態企業,包括酷狗音樂、荔枝集團、洋蔥集團、天聞角川動漫等,累計孵化9家上市公司,年產值突破400億元。
數字內容激蕩創意靈感、游戲動漫涌向科技前沿、人工智能潤澤文化表達……當前,在文化科技融合的新浪潮下,拓展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新空間,已經成為推動融合創新、業態升級的必要之舉。
3月28日,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新基建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東廣州召開。未來,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將吸引更多具有垂直優勢和輻射能力的頭部企業入駐,帶動業態升級,建成“豎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在廣東數字創意產業的蓬勃生長中拓展新空間,在文化、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中引領潮水方向。

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效果圖
加速織密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
建筑大師沙里寧曾說過:“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屹立于羊城創意產業園的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大樓外立面以“羊”字為脈絡,頂部塔冠宛若一張“打開的報紙”,其承載的抱負,正是羊城晚報“從紙開始,向云出發”的媒體融合和產業孵化之路。
作為金融、科技、文化三大產業交匯的重要載體,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將依托羊城創意產業園的文化科技基礎和廣州國際金融城的金融優勢,建成“豎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推動跨界融合。大廈規劃涵蓋嶺南文化大數據中心、羊城晚報融媒體中心、新聞發布廳等媒體業務空間,以及文化和科技融合實驗室、文創產業孵化器等創新平臺。
作為金融城北區核心區的第一棟超高層甲級寫字樓,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建設,標志著廣州“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黃金三角區向北拓展的關鍵一步。
這一“豎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依園而建,傍園而生。廣東羊城晚報創意園運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華介紹,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所在的羊城創意產業園東地塊綠地率達35%,內含6萬平方米的羊城創意公園,這在金融城片區是獨有的。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樓下即有1.2萬平方米大草坪作為公共綠地,在綠意中營造文化創意產業所需的活力氛圍。

園區內綠樹成蔭。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攝
產業繁榮,交通先行。在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周邊,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正在加速織密。
當前,金融城北區以“方格+放射”形態構建對外接駁路網,快速實現南聯琶洲、西接珠江新城、北通天河智谷智慧城、東達黃埔的區域交通聯系。內部東西向打通駿南街,南北向打通科新路,形成“十字”內部路網骨架。通過軌道引領和常規公交補充完善公共交通網絡,實現軌道站點8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
在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不遠處,廣州金融城站預計2025年年中開始運營。屆時,金融城站將實現“地鐵(5號線、23號線)+城際(廣佛環線)+值機大廳+自駕路網”無縫銜接。未來,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員工要前往外地出差,從金融城站出發,約20分鐘即可直達廣州南站與白云機場。
周邊交通規劃的立體化升級,讓通勤群體的“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更為便利。“目前跨黃埔大道的人行天橋金羊橋正在建設中,未來將實現與金融城起步區慢行系統的無縫銜接。”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一所所長賴奕堆介紹,通過地下車庫擴容、打開城市界面、非機動車專用道優化等措施,項目周邊目前的交通擁堵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更值得期待的是,規劃中的“空中連廊+地面騎樓+地下通道”三維步行網絡,將進一步提升居民出行體驗。
“交通系統的加密升級,將進一步促進周邊產業的融合發展。”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金羊橋建成后,直接聯通金融城起步區與金融城北區,這一物理距離的縮短將促進兩大片區的資源互通與功能互補;通過銜接地鐵站及公交站點,也將優化“最后一公里”出行。
胡剛進一步指出,隨著廣州城市發展主軸持續東進,大廈憑借毗鄰廣州國際金融城的戰略區位,其產業集聚與創新孵化優勢將得到顯著強化。未來,大廈的發展定位和產業規劃可以充分結合這一趨勢,進行更深入的規劃與思考。

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效果圖
形成產業磁場促進人才與資源集聚
從數字化、網絡化到智能化,AI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為文化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如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新空間,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命題。
“豎起來”的,是大廈從金融城北區拔地而起的高度;而樹起來的,則是廣東以“媒體+”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業態升級的信心。
當前,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推動新聞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提出“傳媒樹品牌,園區聚要素,產業促融合,文化鑄靈魂,數據謀未來”的發展戰略,奮力把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打造成為嶺南文化大數據中心承載地、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地、大灣區文化產業新地標,并形成嶺南數字創意大廈與羊城創意產業園錯位發展、梯次開發的新格局。
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的聚集。酷狗音樂自2014年入駐羊城創意產業園以來,用戶規模逐年增長,月活躍用戶數穩居數字音樂領域前列。
酷狗音樂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羊城創意產業園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吸引了荔枝、洋蔥等眾多企業入駐,園區品牌效應逐漸凸顯。完善的配套設施,強勁的資源整合力,使園區成為廣州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地標。
在上述負責人看來,大廈的投入使用將加速人才與資源集聚,強化產業集聚效應,為他們帶來更多合作機會和市場機遇。“作為數字音樂的鏈主企業,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園區和大廈,形成更加緊密、完整的音樂產業鏈生態,提高產業鏈運作效率,持續擴大廣東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影響力。”
未來,嶺南數字創意大廈不僅是羊城創意產業園產業升級孕育的新枝,也將是孵化文化產業新業態的沃土。大廈與園區合力構筑的創意磁場,已匯聚了眾多產業新勢力的目光。
自2013年成立以來,廣東程視視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程視視覺”)專注于“元宇宙+人工智能(AI)+知識產權(IP)”領域的數字化虛擬現實研究與探索,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州市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
程視視覺創始人程豪表示,“大廈附近產業高度集聚,周邊有眾多游戲、動漫公司,與我們的業務鏈條緊密相關,創新氛圍很好,便于我們開展交流與合作”,公司有入駐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意向,希望借助羊城晚報的行業資源,探索更多應用場景,加快產業落地。
“今年,電影《哪吒2》讓我們體會到IP項目的爆發力,它的成功也進一步印證了文創產業的發展潛力。當然,前期投資較大、周期較長、資金投入高也是不容忽視的挑戰。”程豪坦言,希望羊城創意產業園能夠成為橋梁,吸引更多金融資本的關注,包括國企和政府產業基金的支持,并推動出臺相關創投和資金扶持政策,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企業員工與游客喜歡坐在樹下享受歲月靜好。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攝
構建交流、共享和融合的理想空間
這棟全新的建筑,不僅代表著大灣區的文化自信和創新精神,也預示著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時代即將到來。
依托區位優勢,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將瞄準“數字+文化”定位,與金融城起步區的金融總部、東區的科技企業形成產業互補,共同繪就區域產業發展藍圖。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嶺南數字創意大廈錨定數字創意產業集聚地目標,將努力吸納重量級、互聯網巨頭企業,對行業人才、信息、資金等要素形成集聚效應,引領產業集聚發展。
除了吸納行業巨頭,羊城創意產業園及嶺南數字創意大廈還將構建企業成長生態鏈閉環,從初創微小企業—中期發展企業—高成長企業—獨角獸的上市企業全過程都能在園區內實現,形成低中高端企業發展梯度的產業鏈集聚業態,提供全鏈條管理和更優質的配套服務,助力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

羊城創意產業園3號門(資料圖)
在文化與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中,促進數字文化消費是關鍵一環。
以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為抓手,嶺南數字創意大廈將構建高品質文化消費場景,大力布局文化平臺經濟、云演藝業態、云展覽業態、沉浸式業態,使傳統文化產業在高科技高技術應用迭代中發揚壯大,構建數字化技術應用生態,形成數字文化消費新業態。
如何進一步強化嶺南數字創意大廈的文化地標屬性?暨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鄭煥釗建議,需要借鑒“城市客廳”或“文化廣場”的理念,將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打造成為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和品牌的載體,讓人們提到大廈時,能自然聯想到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因此,需要先明確產業定位,再圍繞定位策劃一系列可持續、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活動。
在吸引新興企業入駐方面,鄭煥釗認為,未來的文化產業集聚地應成為促進要素融合、推動創新的平臺。面向未來,嶺南數字創意大廈要引領文化產業數字化建設方向,搭建更優質的要素融通平臺;借助廣州國際金融城的金融資源,探索金融賦能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鞏固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未來這里將成為數字創意領域交流、共享和融合的理想空間,為構建完整產業生態體系奠定物理基礎。”賴奕堆強調,這座建筑不僅是文化符號的載體,更是城市有機生長的試驗田。隨著金融城北區規劃的逐步落地,這里或將誕生一個集金融創新、數字文創、智慧生活于一體的新型城市樣本。
總策劃丨任天陽
總統籌丨林海利
執行統籌丨孫璇 胡泉
策劃丨林潔 黃麗娜 吳江
報道統籌丨董柳 孫晶 黃婷
文字 | 詹淑真 黃婷 董鵬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