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程良友、陳蘭英、陳帥)“聽聞武漢的大專家回鄉了,我特地帶著母親的檢查報告趕來咨詢。”4月5日上午,家住羅家橋街道的李女士攙扶著年邁的母親,在腫瘤科專家診臺前有序排隊等候。診臺邊,大冶市人民醫院的年輕醫生徐媛,全程全神貫注地跟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腫瘤科副主任伍龍接診,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細節,難掩興奮地說道:“能有機會和伍老師一同接診,進行現場學習,實在是太難得了!”
近年來,大冶市在鍛造“工業強市”硬核實力的同時,積極擦亮“健康大冶”的民生底色:大冶市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市中醫院躋身國家三級中醫醫院行列,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市人民醫院新院區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群眾就醫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盡管基礎條件日益向好,但是我們存在診斷治療手段不夠豐富,高端醫療人才短缺,學科建設薄弱等問題。”大冶市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曹鐘戰對縣域醫療領域的短板有著深刻認知,“醫療‘硬件’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提升,然而‘軟件’方面的提升卻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為解決這一“痛點”,大冶市衛生健康局、市委人才辦、市工商業聯合會、武漢市黃石商會、武漢市大冶商會聯手作為,促成健康大冶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暨 2025“情系家鄉、助力發展”醫療專家回冶圓桌會議順利召開,167名大冶籍專家齊聚家鄉,共同組建起一支強大的“醫術天團”。
活動當天,大冶市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與武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國內頂尖醫療機構,簽訂了11項專家工作室合作協議,涵蓋骨科微創技術、心血管介入診療、腫瘤精準治療等前沿醫學領域。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家鄉的發展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 會上,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教授彭義香滿懷深情地呼吁在外專家通過定期回鄉開展手術示范、教學查房,為大冶培養本土醫療骨干;積極對接武漢的科研項目與先進設備資源,助力大冶數智化醫療建設;利用節假日返鄉開展義診活動反哺家鄉。
“‘醫術天團’的組建與各項合作的開展,大冶的醫療衛生事業有望迎來新的飛躍。” 大冶市委書記孫輒表示,將始終心懷感恩,全力為委員會發揮作用搭建平臺、鋪平道路、保駕護航;以真誠的合作態度,與專家們攜手共進,推動專家幫扶模式從“單向輸血”邁向“雙向共贏”;以家人般的熱忱做好保障工作,讓委員會成為專家們施展才華的廣闊“主場”,成為大家反哺家鄉的溫馨“港灣”。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