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動儀式現場,臺上臺下百箏齊奏《高山流水》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肖顥 宋枕濤 劉中燦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肖楊 劉玉琴 通訊員黃楊 實習生方丹丹 邵格)鐘錘與編鐘撞擊,散發出悠揚的樂聲;AI童聲的加持,奏響原創知識產權之歌。4月22日,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活動暨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湖北分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在武漢舉辦。
科技與文化相融,現場“荊楚律動,創響未來”展覽帶來了一場關于創造、保護與傳承的視聽盛宴。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啟航的交匯點,湖北正深入實施知識產權“兩行動兩工程”,從高價值專利培育專項行動到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從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到區域品牌培育工程,展覽生動展示了湖北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多點開花,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展覽的核心區域,一套曾侯乙編鐘(復制品)成為全場焦點。當鐘錘有節奏地敲擊在編鐘上,參與演奏《東方紅》的武漢音樂學院2023級學生高興地說,這一曲目既是對民族樂器的傳承,也是古樂與當代音樂的融合。
“戴上智能眼鏡,眼睛前面便出現了好多信息內容,還有好多互動功能體驗。”九峰山實驗室、光谷實驗室、江夏實驗室三家湖北實驗室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則為與會嘉賓帶來了一場科普盛宴。
當天,湖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吳駿發布了《2024年湖北知識產權發展報告》等知識產權綜合信息,展現湖北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新成就。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湖北省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增速達24.68%,居中部第一。2024年度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持續保持中部第一,全國第七。
啟動儀式上,湖北省知識產權局還重磅發布了與武漢音樂學院聯袂打造的湖北原創知識產權之歌《賦予》。該歌以男女聲二重唱的形式,以湖北作為意象原點,將曾侯乙編鐘的千年回響與當代創新脈動巧妙交織。而AI童聲喜天的加入為作品注入科技感,其清澈嗓音與湖北省知識產權局IP形象“小知麋鹿”的活潑形象完美匹配,象征著知識產權保護事業在傳承中創新發展。
活動現場,舞蹈《橘頌》將兩千年前的詠嘆帶到現代知識產權的舞臺,彰顯了知識產權工作者的華韻楚風。武漢音樂學院師生臺上臺下帶來的百箏合奏《高山流水》,則重現了千年前琴師俞伯牙和樵夫鐘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本次活動由湖北省知識產權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聯合主辦,武漢音樂學院、極目新聞承辦。
22日下午,在啟動儀式同一場地,“湖北科技文化創新交流活動”接力上演。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人民英雄”張定宇等圍繞藝術、科技與城市發展等主題詮釋獨到見解。
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湖北計劃用142場連臺好戲大聲宣告:保護知識產權,護航美好未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