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習近平總書記曾以大海為喻,道出中國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與實力。
當前,世界經濟正面臨單邊主義抬頭的嚴峻考驗。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海納百川,無懼風浪。經濟大省挑大梁,各個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全國各省(區、市)攜手擴大經貿合作“朋友圈”,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南方網、粵學習客戶端與黑龍江、浙江、山東、湖北、廣西、四川、云南、陜西、新疆共10省區主流媒體聯動推出報道,透過全國經貿合作之勢,看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韌性。
從區域奔向全國,共享發展機遇
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以經貿合作為紐帶,全國共享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
省際之間,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以經濟大省廣東為例,“粵貿全國”啟動4年來,累計撬動超2100億元意向成交,助力15萬家企業在全球貿易浪潮下轉型。僅是2024年,廣東省就開展該系列活動220場,成交金額600億元,其中41%的活動在省外舉辦。
區域之間,合作范圍不斷拓寬。全國經貿交流的軌跡深刻呼應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強調的“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疊加效應”。
近年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不斷加強合作,共同提升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近日,京津冀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交流洽談會暨天津專場推介活動在深圳舉行,意向投資額超40億元。去年10月,“浙里同行,粵向未來”浙江省—大灣區共享時代機遇合作促進大會累計簽約金額達百億元。

4月21日,京津冀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交流洽談會暨天津專場推介活動在深圳舉行。天津市發展改革委供圖
經貿合作的含“金”量折射出產業發展的含“新”量。隨著全國東西南北中各大增長極相繼崛起,戰略性新興產業穩坐C位。
在過去一年,2024滇粵產業鏈合作暨產業轉移對接活動聚焦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邀請60余家行業頭部企業參會洽談;投資陜西·西安都市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高質量發展投資推介會上,先進制造、航空航天等領域一批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科創引領 區域協同 對接大灣區服務湖北高質量發展大會”涵蓋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領域,現場簽約總投資額高達371.76億元。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主任張燕認為,通過加強與國家重點區域戰略對接,各省(區、市)在服務全國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的大局中,也推動自身內部的區域協調發展。
合作讓“蛋糕”越做越大,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各區域都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從出口轉向內銷,合力應對風浪
大海之上,風浪難免。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是中國經濟韌性不斷增強的良方。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4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內需市場廣闊,是重要的大后方。
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部分企業面臨經營困境。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多措并舉幫扶困難企業。
為了抵御關稅風浪,在商務部聯合多家行業協會的大力推動下,各省(區、市)合力支持出口轉內銷,一場加速產業鏈供應鏈重構的“接力”正在全國鋪開。
電商平臺釋放資金與流量,“中國制造”從工廠車間直達消費端。
京東宣布,未來一年內將大規模采購不低于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商品,幫助外貿企業快速開拓國內市場。以“世界超市”浙江義烏為第一站,百度也為全國外貿商家提供流量與渠道扶持。
4月18日,“外貿優品中華行”廣東廣州站啟動儀式舉行,京東、唯品會、廣百股份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及零售企業就助力外貿優品拓內銷發布支持舉措,現場意向成交總金額超6.8億元。
廣州花都區電子商務商會會長吳召國表示,電商平臺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直接將工廠的產品一步到位銷售到用戶手中,今天下單明天就能到貨,幫助外貿企業快速融入國內市場。
零售商超開放“綠色通道”,商流、物流高效協同。
作為國內重要的物流企業,總部位于廣東的順豐同城與永輝超市、聯華超市等全國多家商超零售品牌保持密切合作,保障外貿商品“線上下單,平均一小時急送全城”,并與抖音、阿里巴巴、微信等平臺通過智能化調度、定制化服務,共同幫助外貿企業節省成本、擴大單量、提升利潤。

順豐深圳黃田分揀中心。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兩條腿走路”才能更快更穩,中國外貿第一大省深諳此道。近年來,廣東早已加快開拓內需市場,打響出口轉內銷的“頭炮”。
華為2024年的財報數據顯示,華為71%營收來自國內,海外市場貢獻不到1/3,而在2020年,華為海外營收占比超過一半。
貝樂(廣州)智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紹輝則表示,目前該企業在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的銷售占比是三七開,未來希望達到五五開。
短期看,出口轉內銷的轉型會帶來陣痛,但長遠來看,將倒逼技術自主化和市場多元化,催生中國消費市場的新活力。據商務部消息,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萬億元,同比增長4.6%,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2.8個百分點。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經濟學專家萬喆表示,出口轉內銷實際上也是一種產能和勞動力等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供給側改革促進消費和收入的增長,從而提高整體經濟效率。
從國內走向國際,鏈接全球資源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
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全國相互借力拓展市場,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穩定錨”。
中國的盛會,也是世界的機會。當下,被譽為“外貿晴雨表”的廣交會正在廣州舉辦。據統計,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有來自全球216個國家和地區的148585名境外采購商到會,較第135屆同期增長20.2%。
來自山東的海爾海外電器產業有限公司收獲頗豐。該公司副總裁張慶福說:“借助廣交會這一平臺,我們不僅能與老客戶洽談合作,也能開拓更多新客戶,促成更多交易。”
作為北方經濟大省,山東在本屆廣交會第一期參展企業達到2994家、展位數量5345個,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不只是山東,通過廣交會這扇“全球貿易之窗”,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能廣交天下客,“朋友圈”越來越大。

第137屆廣交會。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投資大灣區,就是投資大未來。2024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達成簽約項目1933個,資金總額2.26萬億元。據悉,前兩屆招商大會項目加快落地、開工率達76.8%、完成投資金額超過1萬億元,“灣”有引力持續增強。
放眼全國,各類國際性展會層出不窮,鏈接全球資源要素,拓展更多合作空間。
4月25日至27日,第11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在四川樂山舉行,烏茲別克斯坦、吉林省、重慶市武隆區分別作為主賓國、主賓省和主題市,現場簽約金額88.8億元。

第十一屆四川國際旅游交易博覽會現場簽約。圖片來源:四川新聞網
去年9月,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舉行,現場對接促成109個項目簽約。其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重點地區的項目數合計占比超過70%,廣東共有133家企業參展,東盟保持廣東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再將視線向北望。去年5月,第8屆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行,舉辦10年來,共計有7200余家中俄企業、超過105萬名客商參加,累計簽約4468億元人民幣。去年6月,第8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期間,“粵貿全國”廣東-新疆經貿合作交流會簽約總金額超80億元,廣東菜、嶺南衣、粵家電等廣東特色產品進入新疆,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市場。
一系列國際性經貿活動的蓬勃活力,傳遞出世界對中國發展的十足信心,也充分印證著一句話: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
聯合出品:南方網、粵學習客戶端 東北網 潮新聞 大眾新聞 荊楚網 廣西云-廣西日報 四川新聞網 云南網 起點新聞·西部網 新疆報業傳媒集團
統籌:何靜文 黎妙娟 門麗麗
策劃:郭姍
撰文:張治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