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楊晗 章琪)為進一步延伸檢察服務,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近年來,黃梅縣檢察院通過檢察工作室入駐縣綜治中心,將“檢察窗口”前移至基層治理最前沿,以下沉力量、前移關口、聯動共治,讓法律監督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為平安黃梅建設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零距離”服務 全面延伸檢察監督觸角
走進黃梅縣綜治中心大廳,“檢察工作室”的藍色標識清新醒目。自2024年5月入駐以來,這里已成為群眾解決法律難題的“第一站”。
2024年6月,一名群眾來到綜治中心反映了一條線索,稱某餐飲店通過網紅發布虛假“探店視頻”誤導消費者。檢察工作室立即啟動快速響應機制,輪值干警第一時間將線索移送至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公益訴訟檢察官隨即督促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線上+線下”專項整治,推動涉案商家整改、平臺長效監管,切實守護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年來,該院深入推進綜治中心檢察工作室實質化運行,以控申干警和業務骨干“輪駐+隨駐”的方式,同步開展法律監督受理、行政爭議化解、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宣傳等一系列工作,面對面傾聽訴求,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累計接待群眾113人次,處理線索71條,開展法律咨詢31次,真正實現“訴求有人接、問題及時辦”。
“一站式”解紛 檢調對接繪就和諧底色
“多虧了檢察官持續的調解,我們兩家這么多年的心結總算是解開了。”2024年9月,黃梅縣檢察院檢察官李欣到一起涉嫌故意傷害案的雙方當事人家中送達不起訴決定時,多年的鄰里在這一刻再次握手言和。
在該案辦理過程中,檢察官依托綜治中心檢察工作室多次開展調解,并與鄉鎮干部、當地族老三次登門調解,用“六尺巷”典故喚醒當事人的互諒之心,最終讓兩家解開心結重修舊好,讓“讓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話在新時代續寫新篇。

自入駐以來,黃梅縣檢察院樹牢矛盾糾紛法治化實質性化解理念,依托綜治中心搭建起多元共治平臺,與信訪干部、人大代表、人民調解員、基層組織協作配合,將檢察聽證、司法救助、心理疏導融入矛盾化解全過程,讓“法、理、情”交融的溫度直抵人心。同時推行檢察長每月定期接訪制度,對信訪案件實行“法理解法結、情理解心結”雙軌疏導,推動矛盾實質性化解。自入駐以來,已介入并成功調解輕罪案件45件,有效促進案結事了人和。
“融合式”履職 以法治思維激活治理效能
“將公開聽證‘搬’進綜治中心,能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司法辦案過程中,既提升了檢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又能為基層治理注入‘檢察+綜治’協同合力。”2024年6月,在綜治中心參加檢察聽證的聽證員表示。
入駐綜治中心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遷移,更是檢察職能的深度拓展。依托該平臺,黃梅縣檢察院積極探索社會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與職能部門建立協同治理機制,共同解決社會治理中的難點問題。建立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完善法律監督體系等,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同時,常態化開展公開聽證、“法律咨詢進大廳”和“法治宣傳周”等活動,將法治理念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構建起“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基層治理新生態。入駐以來,共開展法治宣傳12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

從化解一樁樁“小矛盾”到參與社會治理“大工程”,黃梅縣檢察院在綜治中心書寫著司法為民的初心答卷。下一步,該院將深化“檢察+綜治”融合模式,通過打造法治宣傳角、培育“楓橋式”檢察團隊、優化檢調對接機制等創新舉措,推動綜治中心檢察工作室常態化實質化運行,讓法治服務更接地氣、更暖民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