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陳向東)5 月 6 日清晨,蛙聲陣陣,周紅勝如往常一樣,來到小龍蝦養殖戶喬昌錦的蝦田。手機突然響起,朋友發來祝賀信息:“恭喜你!真是田間地頭忙,喜從天上來。”
原來,不久前,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發布通知,向社會擇優推介30個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典型。大冶市陳貴鎮水產服務中心主任周紅勝脫穎而出,成為湖北省唯一入選者!
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這份喜悅,他已卷起褲腳,踏入水田。隨手撈出一只死蝦,端詳后,他立刻做出“診斷”:“是養殖密度過大造成的。最近氣溫升高,記得蝦田要及時換水,投喂要適量……”
隨著小龍蝦大量上市,周紅勝也進入了最忙碌的時節。他隔三岔五就在蝦田里穿梭,仔細觀察水質、蝦草,以及蝦的色澤和個頭。只要有他在蝦田,養殖戶們心里就格外踏實。
回顧 2016 年那個寒冷的冬天,周紅勝開始推廣稻蝦共作模式,困難重重。
面對群眾的疑慮,他選擇在傍晚挨家挨戶走訪,一次次召開群眾會,耐心地給大家算經濟賬、生態賬。終于,他用真誠和專業打消了群眾的顧慮,“第一個吃螃蟹”的養殖戶出現了,水田流轉也順利推進,稻蝦產業就此生根發芽。
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陳貴鎮的稻蝦產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大變優。如今,全鎮稻蝦共作面積已達 1.68 萬畝,聚集了 40 余家養殖戶,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
但周紅勝并未滿足于此。他深知,單一的稻蝦養殖模式并非水產發展的終點。為了讓稻田產出更多的“致富果”,無數個夜晚,他輾轉反側,思索著產業升級的新路徑。在他的努力下,陳貴鎮水產業逐漸從“一蝦獨大”邁向“多業并進”。“稻 - 蝦 - 漁”“稻 - 蝦 - 鱉”“稻 - 蝦 - 蟹”“稻 - 蝦 - 鱔”等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涌現,讓越來越多的群眾鼓起了“錢袋子”。
作為水產技術推廣者,周紅勝的角色是多重的。身為大冶市農業科技特派員,他每隔半個月就會走訪 40 家養殖戶,一年中平均有 200 天奔波在田間地頭。通過“理論課堂 + 田間課堂”的模式,他主導的稻田“七錢蝦”種養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顯著成效,實現 10 個稻蝦示范基地“七錢蝦”占比達 60%以上,小龍蝦增產 20%,稻谷增產 15%。
不僅如此,周紅勝還積極推動義順、添受兩家公司成立省級專家工作站,助力開展 5 個農業課題的攻關和研究示范,兩家企業成功入選 2024 年湖北省企業典型創新案例。
多年來,周紅勝收獲了眾多榮譽,成功當選湖北省漁業科學技術協會理事會理事,先后榮獲全國第二屆最美農技員、2019 年中華農業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推廣人員)等 18 項國家、省、市級榮譽。每一項榮譽的背后,都是他對水產事業的執著與熱愛,是他扎根田間、服務群眾的生動寫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