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通訊員 李楠 章琪
為不斷適應公益訴訟檢察辦案工作新形勢新要求,近年來,黃梅縣檢察院以打造“水韻黃梅 益路前行”工作品牌為契機,持續加大檢察技術軟硬件投入,不斷提升檢察技術工作水平,檢察技術逐漸成為助力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高水平發展的新引擎。
公益訴訟“助推器”:“快檢”技術鎖定證據
“檢測結果出來了,達標!說明水質沒有問題。”2024年10月,黃梅縣檢察院干警對一起養殖污染案進行“回頭看”,對附近水質進行取樣、檢測,查看案件整改效果。

2024年3月,該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在履職中發現,某養殖場廠區存在一處排污管道向外排放雨污水,同時該企業為方便沼液還田,在沼液排放田一側挖掘溝渠貯存沼液,無任何防滲漏措施,溝渠附近河流水體呈現黑褐色,氣味刺鼻。
隨即,辦案檢察官向檢察技術部門請求快速檢測技術協助,檢察技術人員利用該院公益訴訟生態環境快速檢測實驗室的水質檢測儀,到現場對水質pH值、電導率、溶解氧等指標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比對數據后,檢察官參考技術調查的意見,認為涉案養殖場對周邊水體存在污染。
基于調查情況和檢測確定的事實,承辦檢察官制發了詳細有針對性的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對養殖場進行整改處理,同時要求養殖場對周邊環境恢復治理,及時解決了水質污染問題。
2020年,黃梅縣檢察院率先搭建公益訴訟生態環境快速檢測實驗室,配備水質快速檢測、食品農藥殘留檢測等功能快檢設備5臺,所有檢測項目均能在現場20分鐘內出具《檢測報告》和《現場勘查筆錄》。實驗室的建立,為案件線索摸排、司法鑒定前的篩選和證據固定提供第一手技術報告。
同時,實驗室還建立了定期巡查制度,每月對縣河湖庫(龍坪水庫、太白湖、龍感湖及長江等流域)跟蹤監測,對商超、農貿市場、學校周邊進行隨機抽查。自啟用以來,共協助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40余件,完成項目檢測300余個,出具勘驗筆錄80余份、檢測報告30余份。
公益訴訟“千里眼”:無人機助力調查取證
“僅用20分鐘,無人機就完成了所需有效證據材料的傳輸收集,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有效提升了辦案質效……”在辦理一起建筑垃圾污染公益訴訟案件時,黃梅縣檢察院辦案檢察官由衷感慨道。

2024年3月,該院公益訴訟檢察干警在履職中發現,該縣小池鎮冬青路盡頭堆放大量建筑垃圾。辦案檢察官利用高精度成像無人機,從不同高度、視角對建筑垃圾的面積、污染等情況進行拍照、錄像和測量,固定證據,記錄勘驗取證過程,最終確定建筑垃圾占地約25畝,周邊生態環境受到了污染。
據此,黃梅縣檢察院依法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相關單位及時整改,迅速清運建筑垃圾并對生態環境進行了修復。
在黃梅縣檢察院,諸如此類無人機參與取證固證的公益訴訟案件還有很多……與傳統相機拍攝取證方式存在受地形地貌限制較大、視角狹窄等問題相比,無人機現場勘驗以其全方位覆蓋能力、精準定位特性及靈活機動優勢,結合高清影像實時回傳技術,突破了傳統人工勘查在效率與精度上的局限,有效提升了辦案質效。
截止目前,該院利用無人機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00余件,飛行326次,飛行總距離259公里。這些數據成為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后期研判、立案、制發檢察建議的有力證據,也為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
公益訴訟“CPU”:大數據精準推送線索
設置數據比對范圍,單擊“運行”……不到兩分鐘時間,一條公益訴訟線索被檢索出來。這是黃梅縣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干警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篩查案件線索的常見場景。

2024年9月,黃梅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通過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發現案件線索,某鄉鎮多名村民存在違規申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情況。隨后,檢察官立即開展調查核實,查明該鄉鎮多名村民在耕地已被改變用途的情況下,違規申領618畝共計4萬余元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致使國家利益受到侵害。
隨后,檢察機關與相關行政機關召開磋商會,督促其對違規發放的耕地建設與利用資金及時追回,同時加強補貼政策落實工作的監管。行政機關迅速開展專項整改,追回了全部違規資金,并督促村民將耕地恢復了耕種。
“以往公益訴訟線索大多靠群眾舉報或者其他部門移送。現在用上大數據模型,檢察機關的主動發現能力大大提升,既減負更賦能。”辦案檢察官表示。近年來,黃梅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通過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獲取線索240余條,經智能化分析研判,立案20余件。
“黃梅縣檢察院將認真踐行數字賦能、科技強檢工作理念,以高質效辦理每一個公益訴訟案件為目標,以服務辦案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強檢察技術在案件辦理中的廣泛運用與質效提升,持續推動檢察技術與公益訴訟深度融合,以創新科技賦能舉措推動公益訴訟檢察提質增效。”黃梅縣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鄔俊華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