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網訊(記者 萬凌 通訊員 劉靜怡 李進 胡剛)昔日排水干渠變身水清岸綠的景觀河,全靠深藏地下的凈水廠晝夜運轉。5月9日,2025武漢水務“城市觀察團”系列探訪活動走進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探秘“頭頂打球、腳下治污”的智慧水務高科技及“水城同治”的武漢模式。
“城市觀察團”為“水城同治”模式點贊
2018年,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項目啟動,在武漢漢口城區公園的綠地之下新建一座10萬噸凈化水廠,三個共計45萬立方米的地下調蓄池,以及兩個共計10立方米/秒的強化處理設施,可實現污水截流與暴雨削峰雙功能,有效應對降雨帶來的溢流污染問題,打造華中地區首座全地下花園式凈化水廠。經過綜合治理,黃孝河水質提升,并恢復了生態功能。

“城市觀察團”成員探訪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記者彭年攝
走進占地2.9萬平方米的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城市觀察團”參觀了污水處理的全流程。項目公司運營部經理周文俊介紹,污水經過預處置、生化處理、MBR膜過濾、紫外消毒等流程后,水質達到地表水準IV類標準,是黃孝河明渠的優質生態補水水源。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運行后,黃孝河鋼壩閘溢流次數顯著降低,黃孝河明渠起端水質保持在III類。
沿著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地上公園綠道,“城市觀察團”來到金橋體育公園。市民正使用智能運動設施鍛煉身體,籃球場和乒乓球場也是一派熱鬧景象。“這個公園也是污水處理廠的一部分么?”市民錢玲好奇地問。項目公司副書記胡剛解釋,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通過地上地下復合利用,其地上部分已成為居民的休閑娛樂場所。金橋體育公園開園首月即接待市民超10 萬人次,形成“頭頂打球、腳下治污”的綠色共生場景。
“地上公園、地下污水廠的空間復合形式展示了地理學中立體治水的理念。”參觀完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后,“城市觀察團”成員、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大三學生陳舒雅表示,本次探訪活動讓她對曾經高中學習的城市水循環過程以及海綿城市等概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城市觀察團”探訪鐵路橋地下凈化水廠南門出水口。記者彭年攝
隨后,“城市觀察團”來到黃孝河“聽風臺”,只見河水清澈見底、岸邊綠意盎然,不少市民沿著休閑綠道散步、騎行。眼前的場景令“城市觀察團”成員、武漢理工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大一學生謝印發不由得點贊。他說,學校環保協會組織他們定期到沙湖和南湖巡查岸線、檢測水質,他感覺武漢河湖的整體水質良好,可見武漢為水環境治理下了很大功夫。
“城市觀察團”見識武漢水務最強“智慧大腦”
“黃孝河流域內63座場站閘門和2685公里管網,竟能在一個平臺上實時掌控,太震撼了!”在華中地區首個城市級流域治理體系智慧管控平臺現場,“城市觀察團”成員們發出陣陣驚嘆。近日,這支由市民、專家組成的觀察團,走進武漢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深度探訪江城水務如何以科技賦能,書寫“水城同治”的生態答卷。

“城市觀察團”探訪智慧調度中心。記者彭年攝
在智慧調度中心,一場關于暴雨應對的“科技對話”正在上演。“近日武漢遭遇暴雨,智慧管控平臺如何保障黃孝河流域各場站閘門和管網正常運轉?”面對觀察團成員陳怡涵的提問,項目公司智慧水務中心主任高芳揭開了“智慧大腦”的運作密碼。
高芳介紹,這套自2022年8月投入運行的智慧調度平臺,如同流域治理的 “中樞神經”,憑借立體感知、及時響應、智慧調度三大核心能力,實現黃孝河“晴天全天候截污、雨天控溢流、汛期治洪澇”的全場景治理。以此次暴雨為例,早在一周前,平臺就依托精準的氣象數據模型發出預警;暴雨前3天,向兩河流域9個水務單位提前下達“備戰令”,涵蓋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轉、CSO系統啟動預熱、管網全面疏撈等系列措施。當5月8日的實際降雨強度遠超預報時,平臺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迅速開啟3座總庫容達45萬噸的CSO 調蓄池,并啟動雨污水強化處理設施,成功化解漬水風險,確保漢口多個易漬水點位安然度汛。

“城市觀察團”探訪智慧調度中心。記者彭年攝
這一“智慧治水”成果,正是武漢流域治理攻堅的生動縮影。數據顯示,2022年武漢市納入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躍升至 90.9%,全市劣V類湖泊歷史性清零,65條城市黑臭水體完成整治,重點河湖水質持續向好,生態修復能力顯著增強。除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項目外,大東湖深隧工程、青山濕地建設、外沙湖與楊春湖生態修復等一系列流域治理“大動作”,共同織就江城水生態保護網。
今年,武漢市水務局聯合長江網策劃“城市觀察團”系列探訪活動,通過邀請市民、專家實地體驗,搭建起水務成果展示與公眾建言的橋梁,為武漢水環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多社會智慧,持續擦亮“百湖之市”的生態名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