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黃子怡、羅蒙、吳健)粽葉飄香傳雅韻,文明新風潤鄉鄰。5月27日上午,大冶市還地橋鎮板橋村菊花灣的粽葉再次飄香,一場由還地橋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精心策劃的“菊灣粽情?雅韻端陽”文藝匯演暨包粽傳情活動在此熱鬧啟幕,廣大村民共聚一堂,在傳統民俗與文化盛宴中喜迎端午佳節。
嗩吶驟響,鑼鼓震天,菊花灣騰起一片歡騰,充滿鄉土氣息的表演迅速點燃現場氛圍。《火辣辣》的鼓點如烈日般燃情,村民們隨著節奏拍手叫好;《紅歌四聯奏》等經典曲目以熟悉的旋律喚起紅色記憶,老黨員們輕聲跟唱,重溫初心歲月;揚琴與二胡合奏《誰不說俺家鄉好》成為全場“催淚彈”,清脆的揚琴與深沉的二胡交織出對故土的眷戀。
一個個極具特色的節目輪番上演,既展現了當地群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更通過沉浸式文化體驗,讓端午習俗、愛國情懷融入百姓生活。
演員們用精彩的表演,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村民們時不時拿出手機記錄精彩瞬間,歡笑聲回蕩在菊花灣。
與此同時,毗鄰的包粽區也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糯米、粽葉、紅棗等食材整齊碼放,經驗豐富的“巧娘”們現場示范:捋葉成角、填米壓實、裹葉扎繩,手法嫻熟如行云流水。
在她們的指導下,年輕人紛紛動手嘗試,盡管起初手法生疏,但在互幫互助中逐漸掌握技巧。
不一會兒,粽葉里裹滿雪白的糯米,形態各異的粽子擺滿桌面,鄰里間的交流聲、歡笑聲與粽香交織,勾勒出一幅溫馨和諧的鄉村生活圖景,鄰里情誼在傳統民俗體驗中不斷升溫。
“帶孫子來學裹粽子,就是想讓他知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里藏著最濃的人情味。”村民黃元珍捧著剛包好的粽子感慨道。
據介紹,此次將文藝展演與民俗體驗相結合,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不僅讓傳統節日從“文化符號”轉化為可參與、可感知的生活方式,更在潛移默化中增進了鄰里情誼,推動文明新風尚在基層落地生根。
當傳統文化接上“地氣”,文明實踐便能聚起“人氣”,鄉村振興更能攢足“底氣”。近年來,還地橋鎮持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陣地,深挖本土文化資源,通過“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將傳統文化傳承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機融合,以文化“軟力量”鑄就了鄉村振興的“硬支撐”,讓傳統節日成為凝聚民心、傳遞文明的重要紐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