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鄭鑒峰 邢夢 黎常貴)7月7日,晚飯過后,暑氣漸漸散去,黃梅縣下新鎮馬鞍山村熊家咀的路燈就亮了起來。在村口新建的小公園聯心亭里,老人們坐在小石凳上悠閑地納涼嘮家常,孩子們在空地上追逐嬉戲,一片安寧祥和。

“以前哪敢想家門口能有公園?”村民熊友良指著房前屋后說,如今這里通上了水泥路,建起了公園,安裝了路燈,“老百姓心里亮堂得很!”
熊家咀的變化是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下新鎮堅持開門教育,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推動黨員干部作風轉變的一個生動寫照。
2024年底,下新鎮馬鞍村與汪革村通過合村并居,合并為馬鞍山村,然而初期“地理毗鄰、人心疏離”的困局曾讓發展遇阻:原汪革村灌溉渠年久失修,緊鄰馬鞍村的三十余畝田地基本是望天收;獨停公路連接馬鞍村與汪革村段沒有安裝路燈,晚上黑燈瞎火經常發生交通事故……然而這些問題因為兩個村支部班子的“領地意識”擱置。

轉機出現在今年3月,村黨總支書記黎常貴、總支副書記汪寶平決定分別帶著兩個村支部班子到對方的“領地”調研。整個調研持續整整一周,“民生清單”也記了滿滿一個工作簿:熊家咀六十多歲的獨居老人熊六榮反映廚房漏雨、急需修繕。第二天,汪寶平就帶著泥瓦匠上門,不僅修好了屋頂,還順帶加固了松動的橫梁。
汪革的村民反映村莊內部環境臟亂差,但是怎么改造,大家意見不統一。為了找到合適的施工方案,黎常貴帶領村“兩委”干部連續三晚走村入戶和村茶話夜談。
很多村民反映當家塘淤塞嚴重,水質都受到影響!不到一周時間,村干部們就分成幾個小組,帶上機械設備、組織施工人員開展清淤工作……
“到基層去,才知道不能光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事,給群眾做的遠遠還不夠!”談起調研的收獲,村干部們深有感觸。
“干部以身作則帶頭干,我們看在眼里,暖在心上!”熊友良表示。
通過深入調研收集民情民意并迅速整改落實,馬鞍山村兩委用實際行動讓群眾看到了黨員干部作風的轉變,更催生出動人合力:熊家咀村熊敏、熊甲生、熊水球、熊澤慧等村民主動讓出部分宅基地,建成了開頭提到的村口公園;熊友良、熊開華、王東京等村民帶頭捐資10多萬元,小組40戶村民自發捐資共計46萬元,讓原本臭氣熏天的水塘變成了碧波蕩漾、蓮花滿塘的水上公園,也有效解決了農田灌溉難題……
“將持續用情用力抓好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在一線聽取意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群眾可觸可感的民生實事。”下新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鄧如飛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