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王艷梅 通訊員艾東 許錚
鉆機轟鳴,穿透恩施七里坪的層云;地熱勘察,44℃溫泉從地下噴涌而出;百米崖壁,“蜘蛛人”為五峰公路系緊“安全繩”……七月盛夏,鄂西大地熱浪翻涌,歷經60余載風雨錘煉的湖北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以下簡稱“七大隊”)“鐵軍”們,正奮戰在130多個項目工地一線,用汗水書寫著地質“傳奇”。
2025年上半年,七大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新增合同額4.4億元,同比增長31%,完成年度目標的86.3%。通過“項目鏈”延伸“產業鏈”,七大隊以“找礦-采礦-修復”“地質災害監測-治理-應急處置”“生態環境調查-監測-設計-治理”三大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全力打造湖北資源保障主力軍。
鉆山探水:頁巖氣噴涌“藍焰” 地熱井激活“綠能”
在恩施七里坪鎮,湖北省地質局首個水平井鉆探及壓裂試氣一體化工程,鄂恩頁2HF井的排液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這口刷新省內紀錄的水平井,揭開了恩施北部4000億立方米頁巖氣資源潛力,可滿足全國近一年的天然氣需求。

鄂恩頁2HF井施工現場
在宜昌點軍區土城鄉曹家畈村,44℃溫泉以每日超3800立方米的噴涌量奔騰而出,作為全省自涌量最大的地熱資源之一,其富含的氟、偏硅酸等有益元素,特別是全國第一的鋇元素含量,為清潔能源之都點燃“地熱引擎”。
近年來,七大隊以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目標,推動宜昌市成立全省首個市長任組長的找礦領導小組,設立3000萬元地勘基金,新探明資源量潛在經濟價值達3500億元,推動8個礦權出讓,成交金額合計8.5億元,助力打造鄂西頁巖氣,宜昌磷礦國家級資源基地,夷陵石墨、遠安銅礦、長陽錳礦、興山釩礦等省級資源基地。
攀崖防災:78根鐵樁固滑坡 960雙“天眼”守安瀾
在宜昌市秭歸沙鎮溪鎮張家紅屋場滑坡治理工程現場,78根抗滑樁如“巨人手臂”,將威脅G348國道、學校及居民的滑坡體牢牢鎖住,這是七大隊“鐵軍”們50天晝夜奮戰交出的“安全答卷”。

五峰全域公路沿線地災治理項目“蜘蛛人”正攀高作業
在五峰“7·8”山體滑坡現場,“蜘蛛人”懸吊百米絕壁,以鋼網錨索為山河“縫補傷口”;全隊76名技術員在梅雨季節“駐縣包鄉”24小時駐守前線,960處自動化監測站點、3329臺套設備實時監控織就“安全網”,完成應急處置67處、巡排查571點次;遠安縣洋坪鎮暴雨夜組織村民“閃電式”撤離,及時避開滾落的巨石……
近年來,七大隊成功避險及有效預警地質災害24起,累計對1190處突發性地質災害開展應急調查和妥善處置,守護3萬余群眾安全,避免經濟損失超10億元,榮獲了“全省地質災害成功預警先進單位”稱號。
點綠成金:一張圖智護地下水 生態筆繪就“長江錦”
在宜昌市“全市地下水監測一張圖”上,300多口監測井數據實時跳動,為宜昌申報全國首批及全省首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提供技術支撐。在神農架龍降坪,15處“生態傷疤”歷經三個月的治理修復,蛻變為龍降坪旅游環線上的“翡翠屏風”。

神農架林區木魚鎮龍降坪旅游環線邊坡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
近年來,七大隊謀劃落地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2.82億元,儲備近5億元,實施了沿長江7個典型化工園區地下水評估,關停搬遷化工企業土壤采樣,“土壤三普”、黃柏河及清江流域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環保項目,將“地質處方”寫入“長江大保護篇章”,見證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
宜昌秭歸縣G348重點路段崩塌落石隱患治理、五峰和夷陵全域公路沿線地災隱患治理等項目金額超2億元;宜昌夷陵區艾美酒店地熱勘查項目金額1636萬元,打破全省地熱單井合同額紀錄;神農架林區白埡磷礦區磷礦勘查項目金額6750萬元,提交資源儲量超1500萬噸,為林區帶來潛在經濟價值超50億元……四年間,七大隊年收入從3億元躍升至5億元,年均增速達17%,實現產業結構向聚焦主責主業的中高端轉型。這些成績既是七大隊以專業實力贏得的“信任勛章”,更是七大隊服務湖北支點建設的“地質擔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