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王艷梅 通訊員許錚 孔祥斌 冉中夏)近日,記者從湖北省地質局第二地質大隊(以下簡稱“地質二大隊”)獲悉,在鄂西南崇山峻嶺的來鳳地區,地質二大隊通過創新應用“空-地-深”三維勘查技術體系,成功破解復雜構造區找礦難題,初步探獲螢石重晶石資源,有望提交中大型螢石重晶石礦產地1到2處。

圖:項目負責人介紹來鳳縣山區探獲的螢石
傳統方法遇瓶頸 新技術組合破局
來鳳地區作為武陵山區重要成礦帶,長期受制于植被覆蓋厚、構造復雜等難題,傳統目視解譯找礦方法收效甚微。
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傳統目視解譯構造找礦多靠人工地表探尋判定,再進行實地鉆探驗證,在深山中如同“大海撈針”,為破解難題,這次在來鳳地區創新使用高精度物探組合技術。
此次創新應用集成高密度電法、天然源面波法(微動法)、瞬變電磁法組成的物探“三劍客”,首次實現以高密度電法精準刻畫淺部巖性界面,到捕捉深部導礦構造響應,成功識別低阻—低速礦化帶,為鎖定控礦隱伏斷層提供關鍵依據。
激光雷達72小時完成數月工作量
“就像給大地做CT,連被落葉覆蓋的斷裂痕跡都能看見。”該項目負責人說道。
更值得關注的是地質二大隊創新使用激光雷達技術。通過激光雷達穿透茂密植被,構建“植被穿透-微地貌建模-構造解譯”三級流程,有效剝離植被干擾識別線性構造,將傳統目視解譯精度約30米大幅提升至0.2米,解譯正確率提高50%。以往需數月的野外作業,如今72小時即可完成。

圖:來鳳縣山區探礦點
快速鉆探驗證發現螢石重晶石礦
基于精準的靶區定位,地質二大隊建立“即圈即鉆”的快速響應機制,對物探、遙感圈定的異常靶區進行及時、高效驗證。
截至目前,新發現隱伏斷層控礦帶1條,圈定重要螢石重晶石找礦靶區3處,有望提交中大型螢石重晶石礦產地1到2處。
地質二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創新應用三維勘查技術體系,成功破解覆蓋區構造找礦盲區難題,初步建立碳酸鹽巖區“斷層+層位”找礦新模型,為武陵山區同類型螢石重晶石找礦提供了可復制的示范樣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