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王晶 黃誾
七月驕陽如火,黃梅縣獨山鎮黎嶺村紫玉藍莓基地里,三萬多株新引進的藍莓苗正迎來關鍵的管護期。

基地負責人石亞雄和獨山黎嶺村黨支部書記王妹龍蹲在田埂上,仔細查看藍莓苗的生長狀況,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滲進了腳下的沙土里。
“今年水足夠了吧?”王妹龍問道。
“夠了!多虧幾口當家塘提前蓄滿了水,這個月應該是不用擔心!”石亞雄應聲答道。
“那行,泵站的鑰匙給你留一套,要是水不夠,隨時找人去抽!”王妹龍仔細叮囑著。

藍莓根系淺,高溫天氣易導致藍莓根系停止生長、加速老化,進而造成藍莓產量和品質下降甚至植株死亡。因此,每年七至九月的高溫干旱期,都是藍莓的“渡劫期”。
作為黎嶺村引進的重點產業項目,基地最初僅有160余畝,用水尚能保障。但隨著2024年藍莓基地規模擴大至800余畝,缺水問題逐漸凸顯。
“當時跟村里反映了多次,但黎嶺村地勢較高,引水需修渠道、清淤塘堰、裝泵站提水,投入太大,村里實在無力承擔,訴求一直沒能妥善解決。”石亞雄回憶,那段時間他甚至萌生了撤資的念頭,“總擔心前期投入要打水漂。”

轉機出現在2024年底,黃梅縣開始實施水利補短板項目后,王妹龍看到了機會,迅速拉上鎮分管干部赴縣水利和湖泊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匯報產業發展情況、爭取項目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年初,黎嶺村依托水利補短板項目建成二級提水設施,成功將大源湖的水引到了基地周邊,有效解決了灌溉難題。
“項目一有進展,妹龍書記就來告訴我,讓我安心。”石亞雄坦言,鎮村干部對地基的重視讓他深受感動。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今年清明節期間,藍莓基地遭遇臺風侵襲,風口處400多畝近6萬株藍莓苗面臨倒伏危機。關鍵時刻,王妹龍帶著60余名村組干部和民工主動趕到基地,用2天時間將藍莓苗全部扶穩、固定。“雖然經歷風災造成藍莓減產,但是藍莓苗全部存活,直接挽回損失40余萬元。”石亞雄動情地說。
如今,這片生機盎然的藍莓園,已成為村里的“聚寶盆”和鄉親們增收的“金鑰匙”。
“村里閑置的土地依托藍莓產業,每畝流轉費從20元提升到100多元。”王妹龍介紹,基地常年穩定吸納40余名村民務工,農忙時用工量更是翻番,從剪枝疏果、施肥管護到采摘,村民年人均增收1萬余元。
談及未來,石亞雄充滿信心:“下一步,我打算發展現代化大棚種植基地,引入智能溫控、水肥一體化技術,讓藍莓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邁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